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答:调情在恋爱中是不是一堂必修课?

(2006-11-15 13:12:24)
  有“新财经”美女记者李颌来访谈,访谈总标题是“调情与做学问”,这里摘录一段:
 
 
  问:喜欢与爱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喜欢与爱都是内心的欣赏与珍惜,就定义而言,是没有区别的。
 
  问:那为什么“喜欢”总显得生分,“爱”显示出力量。
  答:不能否认的是,喜欢与爱之间,有一座桥梁。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渡过去。渡过去了,就修成了正果,没有渡过去,或者成就一段佳话,或者酿造一曲幽怨。所以,一般而言,人要先恋爱三年,最后才能走向婚姻。
 
  问:这座桥梁是什么?
  答:这座桥梁叫责任。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应当想尽一切办法去承担责任,这个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座桥梁建好了,就能走向婚姻的殿堂,没建好,就不管是“喜欢”还是“爱”都以气态形式挥发了。
 
  问:按照你的理解,恋爱的过程就是学习承担责任的过程,而不是调情的过程?那应当“学习”多长时间为宜呢?
  答:恋爱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确实是学习承担责任的过程。一般而言,至少需要两年到三年的时间。但,超过三年也不行,很容易“馊”掉,所以我认为当年倪萍与陈凯歌、巩俐与张艺谋最终没有修成正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的过程超过了三年。切记。切记。
 
  问:调情在恋爱中是否也是一门必修课?
  答:是的。恋爱主要就是两门功课——责任与调情。我说的调情是——赋予对方以美好的听觉、视觉、触觉上甚至灵魂层面上的愉悦感与充实感,使之欢喜与满足。调情是一门必修课,在人的一生中都是需要学习的。它将使爱情充满生机与前途。
 
  问:爱上一个人,是否就必须以披婚纱为结果憧憬,否则又作何解释?
  答:喜欢上一个人,然后又通过三年时间的学习,掌握了前面讲到“责任”和“调情”两门课以后,“喜欢”就变成了“爱”,走向婚姻是一种必然,这时候什么也阻挡不了了。我坚持认为,所有的恋爱,不管最终是否能“披婚纱”,但从一开始就应当以此为目标,否则过程就无滋无味,缺乏精彩。
 
  问:先结婚,后恋爱,可以吗?
  答:我是教育学者,但也是经济学者。就教育的角度而言,先结婚后恋爱是可以的,因为在婚姻中学习“责任”、“调情”有了制度上的保证。但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是不可以的,因为成交风险太大,一般而言,做事情要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点。两者结合起来看,还是边恋爱边学习比较科学,呵呵。
 
  问:就你个人而言,你是怎样处理调情与做学问之间的矛盾的?
  答:会调情的人,一定会做学问,但会做学问的,未必都会调情。调情是右脑左脑协调并用,最后是右脑指挥左脑来实现效果,做学问则是右脑左脑协调并用,最后是左脑指挥右脑来实现效果。据说调情排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分别是:带有诗人气质的哲学家、油画家、生物学家、民俗学家。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