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人生的“方向盘”
文/林格
前天参加了一个人民日报、国务院研究室等有关部门召开的一个关于青年创业的恳谈会,我负责专题是兴趣与生涯规划,一位青年研究人员问我:兴趣与人生方向之间,有怎样的必然关系。
很巧合的是,我所尊敬的一位大家,在我低落的时候曾经给我短信:只要选择得当,奋斗下去会有希望。我相信你是有卓越才能的。——我现在还把这个短信保存着。
这里涉及的命题也就是:选择!比如,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来做。或者你所做的事情正是你的兴趣所在,那么,你就是这个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因此,选择得当,总会有希望。
比尔·盖茨说,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鲁迅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继续搜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学者。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的力量,足以使工作变得有乐趣。
但多少人选来选去,最后都没有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选择”又经常成为人生困境的一个借口。
好,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人的一种内在动力。
有的人面对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浩翰无垠的知识海洋,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甚至心情冷漠,我们说他缺少兴趣,不如说他缺少生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孩子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这种状态也会把兴趣提升为乐趣。当充满乐趣地从事学习时,环境多么困难艰苦,他都感到快乐,甚至感到无比的快乐。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对于出现上述境界的人,也常会听到人们用下列词汇来表述:“全神贯注”、“兴奋不已”、“如痴如迷”等等。“全神贯注”是所有成功的人、伟大的人有过的共同经历。我国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专心于书法,一次他写字时书童把饼子和蒜泥端上来,请他吃饭。他的夫人走进来,只见王羲之满嘴是墨。原来他是用饼子蘸着墨汁吃的,还不住地对夫人说蒜泥好吃,好吃。类似这样专注的趣事还很多。全神贯注确实能像钻头一样,能钻透如铜墙铁壁一般的知识堡垒,占领知识的高峰。学习需要兴奋。人在兴奋状态下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联想丰富,创新强烈。同时人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都较强。这时的学习效率肯定高,学习效果肯定好。
经常处于“全神贯注”、“兴奋不已”状态,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学习能力和品质的发展。这种状态会使人形成校正、创新学习的方法,从而使人更加会学习。
但,我的领会是,如果你无法非常准确地判断你自己的兴趣所在(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也不必过于强求。不妨先找到自己兴趣的某一个替代品。兴趣的替代品找到了,从而在以后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慢慢借壳还生,最后就会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而可以作为替代品的东西很多。比如分数、获奖,可能对于很多学生,可能就是兴趣的替代品。最后,你就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以,兴趣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
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兴趣所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