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早饭

标签:
生活小区街道 |
分类: 心情 |
从吃早餐想到的
一年四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现在的早餐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妈妈们更是变了法的想叫自己的宝贝吃的好,吃得饱。
说到吃早餐,想起我们小时候,那时虽然条件没有现在好,但是各家也有各家习惯,会教孩子把早饭吃好。我们家不像一般传说中的上海人家,什么大饼油条豆腐浆几大“金刚”,我们家是吃“泡饭”的。但我们家的泡饭也不像人家,水一开就好,而是要让泡饭反复滚,烧到像粥一样。我们家吃泡饭过(就)的菜也有点特点,不吃隔夜菜的,有专门的过早饭小菜,酱瓜、腐乳、油氽果肉(花生米)、油氽黄豆、豆瓣等。芝麻酱、花生酱要另外加糖,加冷开水拌好了吃。有时也会到弄堂对面买两根油条的,回来要切成小段放在盘子里,旁边放一小盘酱油,上面淋几滴麻油,总之,早饭吃得很细巧的。冬天天冷后有山芋、年糕了,切一点放在泡饭粥里更好吃。后来条件好了,我们也都离开家了,父母亲却还是保持这种习惯。他们还会在泡饭里窝两个鸡蛋,增加营养,这可惊呆了两个后来进门的宁绍帮女婿,他们把这事像说笑话一样一直说到现在哦。
小区里银杏黄了
日子越来越好过,家里的早餐也随之变化了。要讲究营养,粗细搭配,干湿相宜,还要水果蔬菜。每每出国旅行,在四星级的酒店早餐,那丰富的程度真是国内普通人家不能比的,很多人吃得饱里饱。渐渐的大家也都学会了,上海人早上也不吃泡饭了,也不是简单的粢饭油条豆腐浆了。看看我们今天的早饭,赤豆薏米红枣莲心汤,放几块山芋。吃中式的人,花卷油条;吃西式的人,三明治面包涂上山楂酱、花生酱,夹一根油条,吃得很快活。
中西结合,面包夹油条。
自从住到金汇路,早上能在家里吃到热油条是不大可能的,归纳起来讲,就是吃不到上海传统点心的。这里原来是城乡结合部,现在城市化一点了,但可能原籍人少了一些?我也弄不懂,走在小区两边的街道上,一眼望去没有一家上海饭店或点心店的。所以我们要吃点“老早的味道”,要么自己做,要么要回到市中心老早的家附近。人家讲金汇路附近吃的店很多,还会老远路赶过来吃,但我们是基本不吃的。今早看见小区外头有一家店家在卖现做的油条,自然是喜出望外,立即买回来过早饭吃了。这是一家经营肉骨茶的新加坡餐厅,是我们搬来这里住以后,唯一一家一直开着的饭店,其他门面都不知更换了多少人家了。不过看样子是老板将一部分店面让给做豆浆油条的人,可以增加一点人气。但愿他能开得长久一些,一直开下去。
新加坡餐厅是这里的老字号了
朝南的门面新开卖点心
小区外的饭店
小区对面的饭店
这家比较文绉绉
早餐很重要,吃饱吃好了,一天都有精神头。人人都要重视早餐哦!
2015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