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情 |
俗话说:“请吃喜酒,wo拜寿”(这个上海话发音的字,字典里查不到,意思是喜酒是请人来喝的,而寿酒是要别人上杆子来祝寿的)。我们姐弟四个和小姑姑家的姐弟四个给两家的母亲过九十、八十岁生日,按照两个寿星的意愿,我们对客人们有言在先,都是自家的亲戚,图个热闹高兴,只来喝酒,不用送礼。母亲和姑姑自己在电话里也是对大家一再关照不许送礼,可是过生日那天,她们还是收到了几份不能推却的礼物,而且这情意的深重,远远超过了礼物本身。
第一份礼物:“深情的鲜花”。客人中有一家是我们两家共同的客人,即我大姑她女儿的一家人。表姐称我妈为舅妈,称小姑为阿姨,是客人中最至亲的了。大姑父和大姑在前几年都相继离世了,所以表姐说什么也要带上一份心意,他们一家五口给寿筵送来了两大捧馥郁芬芳的鲜花。大大的、象征着顺水如意的百合,红艳艳的、寓意幸运快乐的红掌,这礼物也确实给寿筵增加了不少喜庆和欢乐的色彩。
这是一座名为“少女倒水”的雕塑,是一个可兼用于调节室内湿度的摆设,送礼的是我四姨他儿子的一家人。母亲有五姐妹,她排行二姐,五人中只有她和四妹在上海,老大、老五在北京,老三在哈尔滨,因此五姐妹中,母亲和四妹最亲。可是四姨不幸得了不治之症,前些年病魔把母亲最亲的妹妹带走了,留给了母亲很深的悲伤。在四姨追悼会的那天,连那个代人写挽联的老先生都伤心地说,怎么三个姐姐都在,四妹却先走了呢。母亲不是一个把大喜大悲放在脸上的人,可她心里对四姨的想念,却是最深的呢。所以表弟无论如何也要代替他母亲,送一样纪念品放在我母亲这儿,以解母亲对去世四妹的思念。
来宾中还有一个双重身份的客人,她是母亲的表妹(母亲舅舅的女儿),可她从小就过继给了我奶奶,成了我父亲的妹妹。所以我们都称她为姑,而她的一双女儿都管我妈叫舅妈,而不称呼姨了,还跟着我们管我小姑叫小孃孃。如今她姐妹俩也都退休了,这次来喝寿酒,她们一方面要尊重寿星的意愿不送礼,另一方面她们还确实想表达一份心意,怎么办呢?结果是她们俩一人绣了一份十字绣的“寿”字,一份送给舅妈,一份送给小孃孃。这千针万线的寿字,每一针都是一份爱心,针针线线都是一份绵长的祝福啊。结果,这红底黑字的十字绣,让老寿星们喜出望外,当然是乐呵呵地收下了。
最让大家一致称赞的是这幅“百花祝寿”的画。你看,端端正正一个空心的“寿”字,每一个笔划里,都画满了鲜花,画者知道母亲酷爱种花,精心选了二十八种花卉,画在了宣纸上,朵朵栩栩如生,相互辉映,争着为寿星祝寿呢。作画的也是一位老人,今年也高寿八十七岁了,她是我小姑父的姐姐,早年还是闸北区政府里的一位干部呢,这些年她也跟我母亲一样,在老年大学里学了几年国画,然后就一直坚持自己在家作画,经常和我母亲在电话里交流,也互赠自己的作品,很像回事的呢。这份礼物当然也是母亲必收的,还马上叮嘱我姐夫,快去装裱好,挂在她的书房里。
这下知道了吧,礼物不在于多贵,而在于情深。那天寿筵快结束时,我姑说,等她九十岁时,我妈就一百岁了,那时,搭台请人来唱戏。我女儿他们一大帮第三代人马上接着说,十年的时间多长啊,往后年年要办!我姑马上改口说,好好好,年年办,她请客。哎呀呀,这可要难坏来祝寿的人了,送什么样的礼,既能表达心意,又不违反老寿星们的规矩呢?想表心意的,从现在起可就要策划这年年的生日礼物了。
二〇〇九年七月六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