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张传情的报纸

(2009-06-19 16:19:55)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情

这世界上最多的纸,恐怕就是报纸了,而国人大多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因此,差不多每个单位到处都能见到解放报、文汇报,差不多家家户户都订阅各种早报、晚报,而马路边的报亭里还有卖各式各样的小报,供人们茶余饭后闲了传阅。我家也有大小报纸好几份,因为每天要听看好几遍收音机、电视机里的新闻,因此报纸的头版头条,我大多不看的,只浏览一下后面的特色新闻消息,或看一些感兴趣的文章,这一天的报纸就算看过了。如题所说,能够给我带来回忆,带来情愫的却是另外一份报纸,不在这天天能见到的报纸中。

每个星期四,我会去单位的退休人员活动室会会老朋友。因为家住得远,那天的早上,我总是搭乘先生的便车,先到他们单位去坐一会,等时间差不多了,再走着去自己的单位。每次在先生的办公室里,我都能看到一份内部刊物,即他们的行业报。这是一份对开的小报,每周一期,分AB两张,共16页,有要闻·综合、商业·综合、工业·经济和文化·生活等专栏。别小看这份小小的报纸,本行业本单位的事情都能在报中找见,大到全行业的活动新闻、领导的视察踪迹、讲话要点,小到员工(包括退休人员)生活的家长里短、情感启示。报上各种内容、题材、格式应有尽有,严肃的、活泼的、时尚的,都有自己的篇幅,真是老少咸宜。我最喜欢看的是文化·生活专栏,如最近这期上有写孩子的诗歌“亲亲我的宝贝”,有写父母情感的“平淡中的真情”,还有老职工写的“64年烟草情缘”。虽然这是一份人家的报纸,说的都是其他行业的人和事,但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所以看了让人也会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这份报纸让我想起了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的行报,已经记不清工商银行是什么时候有行报的了,而且那时候我也已经不在工行到浦发工作了,但在工行南市支行及上海分行工作的那些岁月往事,却一直沉淀在我的心里,时不时会要想起。这大概是十年以前的事了,那时父亲的身体还很健朗,每个月的5号他都要回工行南市支行,和老朋友们碰头,有解放前在四明银行共事的老同人,有解放后一直在金陵路、蓬莱路、小东门、中华路等地一起工作的同辈人或学生,每次他都要从行内带回来几期工行的行报,让我这个已经离开了的老工行人也看看行里的事。一点不辜负父亲的期望,我真的由衷地喜爱这份行报,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我都会认真去看,就像看自己家里的事一样。我还把报纸借给浦发的工行人看,每次都千叮嘱万关照一定要还给我,然后再借给其他来自工行的人看。不是这报纸有多高的水平,或文章的质量有多高,而是那报纸带着一份深深的情感,那情感足以把上海分行一万五千名职工和几千名退休员工连在一起,还让每个员工都能知晓工行上海几百个网点发生的事。那年春节,我给工行的老行长夏弘宁寄贺年卡,在卡的扉页上我写道:经常能在行报上看到你,听到你,让我想起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后来他在电话里告诉我收到贺卡了,还表扬我很有文采,看,一张行报还拉近了员工和行领导的距离。

光阴荏苒,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带走了许多往事,今日再说工行的行报,却已恍如隔世。眼下的我们很现代,有互联网,有3G手机,但却少了人间的真情。这个世道变得让人感到很陌生,这不是人的陌生,而是情的生疏。真想我们行也有一份能联络上下情感的行报,真想能重拾行报所牵连的那份人间真情,让领导和员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一份生活的感觉,让大家对企业有一种家一样的亲切,而不只是合同甲方乙方的关系。我想,这应该是一个新生的企业不难做到的,也是一个“新思维,心服务”的企业应该做到的事。

 

〇〇九年六月十七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生日礼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