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孩富养

(2010-02-24 12:20: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

网上有人说,“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因此“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就成为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

女孩富养

 

母亲已经有了三个第四代了,乐乐、嘟嘟和琪琪,这仨孩子都集千般宠万般爱于一身,是全家人的宝贝哦。春节拜年时,这三个小孩收的压岁钱就无计数,让他们的爹妈乐得都不敢出声,唯恐泄漏了天机。哈哈!这么养大的孩子,长大后不知是什么样的噢?我时常会想起这个问题。自从我的同代人都升格为外婆阿娘后,经常能听到别人说“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却不大清楚。“男孩穷养”似乎还好理解一些,因为“自古纨绔少伟男”么,男孩子从小吃点苦,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锻炼,长大后能有责任感、会懂得承受。但“女孩富养”后,就一定是“从来富贵多淑女”吗?我总心存疑惑。上网去查了,大多数人跟我一样,理解“男孩穷养”,却讲不明道不白这“女孩富养”是什么意思。有好些人说,“让女孩吃好点、穿好点,眼界高一点,长大后不要让别人一骗就骗走了……”这种说法,我真不敢苟同。

 

于是我在各种场合问别人,得到的回答都和网上的差不多。过年以前,我们黑龙江连队里的“黑兄黑妹”碰头时,又说到这个问题,有一个黑妹的回答却正合我的心意,她说:“其实女孩富养的,应该是一种家教。”说的真好啊!让我一下子觉得豁然开朗了,多少日子存于心头的疑惑也迎刃而解了,而且思绪如汩汩春水涌出,整个过年都让我好想坐下来写一写。“女孩富养的应该是一种家教”,这话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母亲的祖父是朝廷二品命官,她在富裕殷实的家境中长大,从小就知书达理。去年我们给她做九十岁生日时,家里的姑姑、堂叔、表姨都夸我母亲福气好,说她一辈子做人做得真好!

他们一是说母亲脾气好,她从来不跟别人吵架,姑嫂妯娌之间都能和睦相处,这样的脾气也影响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家庭都能非常融洽地相处。他们二是说母亲能够担当得起家庭,因为除了刚解放那几年,家里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可后来政治上风风雨雨多少啊,但是我们家一直是很平静的,什么事情也没有出过。那时,母亲上有婆婆,下有五个孩子,就靠她和父亲两人每个月总共一百六十元的收入,精打细算地过日子。我上中学以后,开始懂事了,看到母亲有一个记流水账的账本,每个月先有预算,后是实际发生的情况。这么紧巴巴的,她还惦记每个月要买几元钱贴花储蓄,留着过年用。每到开学的月份,父母亲都要到单位里借互助储金,给五个孩子交学费,往后的几个月,每个月就要还一部分款了。那时候,我们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母亲做的,而且她还教会我们,从小学会绣花、做鞋、上高中以后就会踏缝纫机做衣服了。直到我们都先后上班了,又先后成家了,父母亲才喘过气来,能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了。

尽管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家境并不富裕,但是父母亲对我们的教育都是大人家的。出门、进门都要跟家里的长辈打招呼,告诉自己出去了或回来了。坐上饭桌,要等大人动筷以后,才可以开始吃饭,吃饭时不许带声响、不许说闲话,吃完了要向没吃完的人说:“慢用”。平时要立有立相,坐有坐相,不许“直腰滥掼”、“趴手趴脚”的(上海话)。记忆中,母亲也有惩罚我们的时候,如果谁犯了错误,会被罚“立壁角”,会被母亲用戒尺打手心,但这些都是很偶然的事情,只要肯认错改正,都会得到原谅的。同时父母亲又教会我们,只要条件许可,吃的、用的东西都是要质量好的,蹩脚的东西宁可不要。因为好的东西能够经久,一件款式、面料都好的衣服可以穿很多年,也不会显得落伍;一样好吃的东西,哪怕只有一点点,多少年也不会忘记那种味道。岁月的磨合和提炼,造就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后来我们都有了另一半,我先生和我姐夫一直说,我们家出来的人不管会不会赚钞票,但都是蛮会用的!管他是褒是贬,反正买回来的东西都是好的。

成家以后,我把父母亲对我的教育又传给了女儿。大概从她十岁的时候开始,我就每星期给她2元零用钱,怎么用由她自己作主,如果有了89元的积攒,可以来换一张10元的。她上初中以后每周给5元,上高中时每周10元,大学里每周100元,包括伙食费。其实家里的事是不用她操心的,就是让她去做自己想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学会花钱。所以她长大后很会处理自己的钱,一点也不用我担心。女儿小时候好看的衣服都是我自己做的,如果买的话,也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买最好的。久而久之,让女儿也成了眼光不错的人,现在她买东西、办事情都能受到大家的称赞。我想,可能这样的做法才是“女孩富养”吧,而不是一味的让她吃好的、穿好的,这样要宠坏的。

“女孩富养是一种家教”,肯定是这么回事了,现在有女儿、有孙女的不妨仔细想一想,再开始你的富养计划,把女孩子培养得“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成为能担当得起家庭的好孩子。

 

年二月二十三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