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旅游 |
到乡下租块地种种
钱钟书有句名言,“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他说得可真对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婚姻就是一座围墙,身边冲进去结婚的很多,离婚冲出来的也不少;学生毕业后选择职业也是如此,要么“这山望着那山高”,要么“干一行怨一行”,总之是个“不称心”。这年头围城现象还在不断地增加,而我见到的却是真真实实的城里人走出城去,到乡下租块地种种。
我有一个曾在工行分行人事处共事的老同事,五十多岁了,正是人生好时候。年轻时的他虽没有下过乡,但是在部队当过几年兵,摸爬滚打,吃苦耐劳,样样都在行。于是在经历了数十年城市生活的浸染后,浑身是劲的他又想到了该为家乡做些什么。他是浙江象山人,两年前,他回家乡和村里人商谈后,租了三十亩土地,假日里自己驾车亲临第一线,平日里则请人帮忙,在山上山下、屋前屋后,种植了葡萄、桔子、杨梅、枇杷、桃子、李子等等,许许多多的果树,还捎带盖了一栋“工具房”(结果盖成了小红楼)。两年多过去了,果园、菜地都初具规模了,便招呼我们这些当年工资福利组的老同事,一起去体验一下现代的农家生活。
出发之前,在网上查了“象山概述”,初略地知道一二。象山县位居浙江省中部沿海,是宁波市所辖的最南的一个县。象山是天台山余脉向海洋延伸的一部分,所以象山全境以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县内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缓,山岭起伏绵延。象山的平原大多散布于沿海地区,这些平原多由海湾促淤成滩,经过人工围涂而成,而象山的溪河源短流促,都独注入海。象山县三面临海,许多岛屿都被大海包围着,有着涨落有序的潮汐现象。象山的森林覆盖面积达58%,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被誉为“天然氧吧”。……这些就成为我在尚未踏上浙东土地时,对象山的全部了解了
我等一行十人,于周末的下午坐面包车驶离上海,走奉贤、金山、平湖,过杭州湾大桥后,行驶在浙东的高速公路上。天色渐暗,面包车转入了乡间公路,我更是全没了方向。在路边的海波饭店吃了第一顿“农家饭”,又急匆匆往目的地赶。过了象山县的收费口,经过一段城镇街道,又进入乡间,然后在一块“新桥”的道路标志旁拐了弯。路似乎更狭窄弯曲了,但是还很好走,在看到一块“欢迎领导干部莅临检查”的电子招牌后,老同事说:“到了!”我们便进入了一个名叫“七林湾”的村子。适逢月初,没有月色,只凭车灯照亮前面的路,却看不清两旁的景色。面包车终于停下了,眼前是一幢红色的小楼,这就是我们的这两天的家了。小楼有四层半,先到四楼的会议室(活动室)碰了个头,听主人讲了怎么会到乡下租块地种的经过,我们便回各自的寝室休息了。客房的设施是简陋的,但很整洁,而且每个房间都高大透气,占尽了农村房子的优势。
天亮了,光线透过窗帘溜进了房间。看看手表,才五点四十分,在上海我才不会起来呢,但是在这里,大家都陆续起床洗漱了。老同事早已为我们在灶头上做好了糯米粥,香喷喷的,就着腐乳、白煮鸭蛋,有人喝了五碗。早餐后走出小楼,才看清了“七林湾”的真面目,好美哦!天上地下,每一处都让城里人感到清新、亲切,不由自主地就撒开腿走着看了,此时,相机也在手中不停地眨起了眼。主人在前面走,如数家珍般的向我们介绍着他的杰作,那自豪、那开心,自然而然地写在他的脸上,流淌在他的话语里,感染了我们所有的人,让我们这些城里人好好享受了一番“农家乐”。露水弄湿了鞋子,泥土沾上了裤脚,但这种感觉却很好。我只想把这里每一种树,每一种蔬菜都记住,都拍下来,等以后再来看它们开花结果,再来采摘它们的果实。
我们所在的新桥镇离石浦镇不远,说到石浦,会让你想起什么?对了,那一定是石浦的海鲜!八点多时,我们十个人坐车去石浦,给自己买菜,要准备做饭了。石浦镇的菜场很大,比我们这儿的龙柏菜场大多了,菜的排列、价钱都和上海的差不多,也不像是当地农民种的,只有海鲜似乎更新鲜些,芋头、毛笋也比上海的更大、更新鲜。回去的路上,司机让我们看看石浦港码头,因为我们开的是上海的车,不敢乱停,只是在码头的边上(像后门口一样)让我们拍了几张照。其实整个石浦港非常漂亮,一排排的捕鱼船上,红旗迎风招展,把蓝天下的码头映衬得分外朝气蓬勃。而象山又是一个半岛,有许多岛、礁组成,岛与岛之间的距离都很近,而看对岸的风景,往往会觉得更美丽。有机会再去,一定要好好的拍下这些景色。
城里人下乡搞“农家乐”,很重要的一件事当然是吃了,在象山的家里我们吃了两顿早餐、两顿午餐和一顿晚餐。用灶头烧糯米粥、咸肉芋头饭,烧毛笋烤肉、炖象山白鹅,都是格外的香。蛏子、花蛤,以及我叫不上名的鱼,都非常鲜嫩,一点没有腥味。我们还包了赤豆粽、白米粽,邻居还用艾青给我们做了青馒头。我们用自己种的苦丁泡茶,喝自家种的葡萄酿成的酒,还喝当地糯米酿的米酒,虽然味道不能和名茶名酒比,但是让人一百个放心啊,因为一点也不用担忧是假的,或者掺和了什么不健康的东西,是纯粹的农家自制。
城里人看惯了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也习惯了城市里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繁华,日长天久就不再觉得它的好了,或许还会心生厌烦;城里人出门坐车,如果行走,也是走在硬梆梆的马路上,久而久之会觉得这里少了泥土的芬芳和弹性。而一朝来到象山,只觉得心旷神怡,被迷得头头转。两天来,我围着小红楼的四周转了又转,怎么也看不够这山这水这地。周日那天中午,我们启程回上海了,虽然天阴沉着下起了小雨,但是雨中的象山更美丽。道路在山中蜿蜒,山上密密的竹林在风中摇曳,竹叶们亲亲我我地飒飒作响,山下有水有田有村庄,好一派田园山水风光啊。我真道不尽这里景色的美,也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亦真亦幻,恍若隔世,是自己离开这样的生活太久太远了。因为面包车在快速的行使中,车上的我不能把这些美景收入相机,只能让美景迅速向车后倒退,留在了自己的记忆中,心想着我一定会再来象山的。
车进上海了,又见水泥的森林,到处都是关于上海世博会的宣传,可不是么,已经进入最后十几天的倒计时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本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但我以为这在之前早就应该是至理名言了,因为每年每日有多少农村的人为了让生活更美好,都在背井离乡往城里涌,只留下年迈的双亲和年幼的孩子在家乡守望,而且这已经成了这些年人口流动的主流现象了。可君不见这些年在这条主流的旁边出现了一条支流,而且是反方向流动的——这就是城里的人厌倦了喧嚣的城市生活,想到农村找个世外桃源了,这就形成了又一个,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围城现象。在Google上键入“租地种菜”四个字,瞬间,你就能获得百万条相关信息,有白领周末下乡种地的,有夫妻带着孩子下乡长见识的,还有退休老夫妻重温下乡旧梦的,嚯,大有形成潮流之势啊。怎么样,也到乡下租块地种种?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