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春分养生健康 |
春分时节话养生
3月21日是春分。春分,春季90天的中分点,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这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此后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的开始。
古言云:“春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中医认为在春分时节正是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体功能的重要时机,因此要注意饮食,把握好养生的好时机。
【防疾病】
按中医的说法,阳气从立春开始生发,所以此时阳气已经生发得十分强壮。节令和气候使所有的生物生长得旺盛,细菌和病毒也繁殖、传播得很快,因此这时是流行性转染病的高发季节,如春季流感病毒引发的鼻塞、咽痛、发热等。节令交替之间,乍暖还寒,温度和适度往往相差很大,体弱者易得病,旧病易复发。
春分养生,一要平抑肝阳;二要健脾益气;三要育肾养阴。正所谓,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如果不注意情志调摄,肝气抑郁,容易生病。比如情志不畅,肝阳上亢,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病者易发生中风。患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人到了春天旧疾也易复发。过去常听老人说的“春季好发病,发物要少吃”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根据春分阴阳相半的特点,遵循《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阴”的原则,注意情志调摄,平衡膳食。在风和日丽之时多出去活动,多吃新鲜蔬果,加强锻炼,强壮体质,预防疾病侵袭。
http://s6/mw690/001jFhHpgy6QNbSsWAB25&690
【抗春困】
所谓的春困其实与季节无关,而是与人的精气不足有关。春困的人应该反省一下,是不是在冬天没有休息好,熬夜多,精气“藏”得不够,所以到了春天需要能量生发出来的时候,精气就不够用了,不能适应春天的节奏。
中医养生强调的是在冬天早睡晚起,蓄养精神。春天应该如何安排呢?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春天在五行中属木,与五脏中的肝相对应,主生发和疏泄。就像春天的植物萌出绿芽,人在此时也处于生长的状态,通常精神都比较好。这个时候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增加外出的活动,不要熬夜。中午时也可以打个盹儿补个觉。
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缓解春困。一般来讲,春天应该吃助阳醒脾的食物,可以增加一些辛、辣和适量的酸味食物;少吃过于滋补、过甜和肥腻的食物,以免生湿生痰。
http://s7/mw690/001jFhHpgy6QNblYgn426&690
【调饮食】
中医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如果能使人体的内部环境与自然变化相适应,就能够保持健康。也就是说,选择吃的东西时,如果能参考季节的变化或气候等因素,就能够增进健康。冬天阳气封存于体内,体内的阳气旺盛,消化能力自然就好,所以冬天经常会感到饿。春天体内阳气升发,里面的气血就会相对不足,脾胃的消化能力就会相应减弱,胃口可能没有那么好了,就需要调整。
春季的饮食,要“省酸多甘”,以甘养肝。甘味食物能补肝益肾,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等。酒会伤肝,春季更不宜饮酒。五谷杂粮大部分属于甘味。五谷之中,又以小米的功效最好。此外,还要注意多吃新鲜的时令菜,即《黄帝内经》所说的“食岁谷”。与春季相适应的食物:春天里植物生发出的嫩芽,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还有萝卜、油菜、香菜、水芹、西芹等。
http://s13/mw690/001jFhHpgy6QNbMTcG88c&690
“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尽管春天里会有一些特殊的注意,但其实春天养生也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要保持饮食、起居、寒热规律平等,保持阴阳平衡,凡事随其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QQ:644454483
TEL:13611264805
新浪微博:科普营养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