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锡伟:日本大地震与全球地震活动……世言

(2011-03-23 21:41:49)
标签:

杂谈

    关于地震的科学知识,徐先生讲了许多,但始终未能从概念认知上做出较为清晰的表述。事实上,从他所讲的内容中大约可以理出这么一些东西:地震,尤其是大地震,一般认为是地壳板块发生错位戓断裂而造成的,它会对位于错位戓断裂的地壳板块上的地表生态产生两个形态的作用,一个是震区地表会现一个破裂带,也就是地壳板块发生错位戓断裂部位所对应的地表平面出现错位,叫“地震断层的同震错动”;另一个是地震震动,地震波的传播产生的震动。人类相应所可以做的,也是两点,对前者,从现代物理学角度看,既便能预测,也是无可作为的,现实中只能是防灾而无法抗震,即只能在预测的基础上选择将人类社会活动远离该区域,真正讲抗震,是在第二点,也就是针对后者的人类人工建造物的抗震设计问题,叫作抗震减灾。

    此次大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是海啸和核工业风险。海啸具有与 “地震断层的同震错动”类似的特性,但人类相应可以做的亊却并少,但也只是有可能做到预防减灾而已。而核工业风险问题,从徐先生介绍的情况看,是选址时对最大震级的预测出了问题,根据他们的研究,在日本的东北部沿岸相对来说,发生的最大震级,就是预测的相对来说最大震级是小于8级,再往南到静冈,到东京湾以南地区,发生的都是8级以上的大地震,就预测可能发生的大地震是8级以上的,所以建在福岛是有它的合理性的。不过,这种设计理念本身就存在极大不安全性,最大震级预测的错误且不说,从上面分析中可以知道,大的断裂带是出现地震的基础地质条件,以日本而言,这是个不可改变也无可回避的事实,他们在一般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实际上只解决了地震震动问题,而“地震断层的同震错动”对建筑物的破坏问题却并未解决。由此而言,如何避开“地震断层的同震错动”点就应当是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了,可奇怪的是,徐先生说了半天,就是未见提及这个问题。

    早前论及唐山的“抗震”时曾说过,唐山抗震纪念馆这个名字就很奇怪,一分钟震死了24万人,这样的震怎么抗?今天看来,所谓“唐山抗震”,其实只是救灾,这抗震,只能落实到地震震动这事上,震完了,就只剩下如何救灾和重建时落实怎样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问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