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和英语学习,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英语教育,它的问题是教育目的不明确,也就是说,要学生学完英语课程后掌握什么知识,应掌握到什么程度,用来干什么这些问题都不清晰,说实话,学校教育中有相当一部份教学内容都存在这个问题,只不过那些东西都属汉语文化体系的组份,对中国人而言,以文化积累,多多益善这个潜意识就默认了(实际上也是有问题的)。但就英语教育而言,问题就大了,其实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期望,起码他们并不确定英语对其未来生存有什么必要的帮助,而教育部门却规定这是个必考的科目,于是,为考试而学习就成了学生的主要学习目的,将来的应用反成了次要目的。其次就是李先生所议,一是个不应所有职称考试都要考英文,英语对中国人来说,它就是个工具,要为用而学,为用而教(当然,李先生的说法也不专业,因为就教育来说,还有个英语和英文的区别,也就是所谓口语等级与翻译等级的不同)。二是不要出同类型的不同版本的教材(可惜李先生未进一步思考,其实在专业层面上,不同类型的教材还是必须的)。李先生其中一个教改的建议是希望把朗读变成一门课。这实际在教育上有两个重要意义,一个是教育实效和学习效率,一个是将英语教育的基本目的明确在通识教育上了,毕竟,英语它就是一种语言的文化。
英语学习,李先生从教习者的角度阐释了许多如何学的有效方法。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对大多数学习者来说,学英语并不需要理性,用李先生的话说,英语其实是不需要智商的,英语只需要反复地刻苦地按照正确的方法操练,操练,操练,practice,practice,practiceeververyday。但是,这只是从表面现象得出的结论,事实上,这个结论本身就是个理性的认识,是智商的选择,只是李先生太疯狂了,而且他因疯狂而成功了,因此,思想性,思想深度就离他远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