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怎会没痛苦
(2025-08-25 05:12:29)分类: 谈点文化 |
日前,我在网上浏览到一篇题为“思索痛苦的意义”(作者:程维维)的文章,有所共鸣,也想就此议论一番。该文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苦难和挫折毫无意义’‘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这类反传统鸡汤话语突然流行起来。”“大约是那个时间掌握了网络话语权的人,对自小所受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类苦难教育的反抗和嘲讽,举例来说,‘能吃苦就会有吃不完的苦’就是最具杀伤力的反击。”作者说,这因此“让我越来越坚定地不断劝自己及身边的人,千万要摒弃从苦难中寻找意义的陋习。”“但同时,我内心又有一种隐隐的怀疑,真的是这样吗?没有挫折没有痛苦的人生真的更加有意义、更加美好吗?”作者思索之后,认为:“不是要硬赋予挫折和痛苦以意义,但是我隐约觉得它们应该是有些什么意义的。”“我们当然能在幸福快乐中得到很多,但不可否认,某些自我体察的深触灵魂的反思,可能只有在痛苦中才能进行。”
我赞同作者经过思索后的见解。人们都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即便现在的日子日益好过了,但生活中哪会没有痛苦没有挫折呢?譬如,上海最近多年来到了夏季,酷暑已经成为常态,出门便是热浪扑面而来,灼热难熬,这对照风和日丽的春秋日,不也算一种小小的痛苦?不久前,我发了一篇题为“没必要强求有趣”的博文,对广州女作家张欣的“有趣更难”的一文展开了商榷,但对她的文中“人生实苦,永远都是一个麻烦接着一个麻烦,无穷无尽”的说法,则不持异议。
人生总有痛苦、挫折和麻烦,这是客观存在,用驼鸟将头埋进沙子里的态度来对待,并不明智,那应该采用怎样的态度呢?中国有这样的谚语:“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说的是人们在极端情境下应展现的精神风貌。现在的国人已经极少遭遇这样的情境,但我们对于生活中的痛苦、挫折和麻烦,还是应该持一种微笑面对的积极态度。如此,内心就会变得愉悦和充实。譬如,现在不是连续几十个高温日吗?我就潜心读书,而且这样的方法我已运用了几年。实践证明,这就让炎热变得没那么可怕了。
现在不是有一种“主动跳出舒适区”的说法?这就是说,人有时还要主动找一点苦吃,这也体现了一种积极的态度。中国足球长期上不去,而且每况愈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球员不愿“走出去”,去留洋,为什么?在国内打职业比赛拿的钱比去留洋要多不少,因此有的球员即使出去了,镀镀金后马上就回来。不吃苦反而能拿高薪,真是害死了中国足球。同时,一些具有天赋的年轻球员因为安于舒适,不愿出去闯一下,不愿吃点苦,最终“泯然众人”,也是害了他们自己。所以,现在必须造就一种让球员“跳出舒适区”的机制,促使我们的足球尽快走出低谷。
一家之言,不足为凭,欢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