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很有益
(2023-04-07 05:12:35)分类: 时事漫笔 |
近日,我在“秦朔朋友圈”上读到一篇题为“‘一城独大’未必是坏事”的文章,该文从安徽省“明确支持芜湖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第二极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谈起,该文谈到:“日前,‘芜湖发布’刊发了一篇题为《‘一城独大’不是春》的文章,指出经济强省其发展不完全依赖省会城市的‘一城独大’,而是得益于‘双城驱动’,甚至‘多城驱动’。”该文还写道:“无独有偶,湖北近日也相继发布《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和《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据媒体报道,2022年湖北共筹资2588亿元(含地方债券资金1799亿元),支持武汉、襄阳、宜荆荆三大都市圈建设。”“近年来很多中西部省份纷纷加大扶持省域副中心的力度,打造第二增长极。”并列出了长长的名单,如“四川:绵阳、宜宾、南充等;山西:长治、临汾、大同”,这里就不全部一一列举了。
但该文其实是对打造第二极的做法持有异议的,文中提到:“谈及共同富裕,我们常常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一种是以人为本的思路,即人们在哪里更有利于脱贫致富,就鼓励那里的发展;另一种则是整体主义的思路,一味追求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如果我们追求的均衡发展,是人均意义上的,而非总量层面的,那么其实完全可以换种思路。”它举了美国的例子:多年来人口一直在往东西两岸流动,所以就经济总量而言,中部内陆的那些农业州远低于沿海诸州,但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减少,中部诸州的人均GDP其实并不比沿海的发达州少多少。它在谈到国内中西部地区的情况时认为:“在市场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人流物流资金流自然倾向于流入省城。只要我们还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应该承认并接受‘省会独大’的现状。动不动希望通过行政力量,来扶持所谓‘副中心’。其结果很可能重蹈当年三线建设投入大量资源,最后多被废弃的覆辙。”
该文的作者“土哥涅夫”据介绍是“长三角区域城市观察家”,我看过他的一些文章,觉得有些颇有道理,但我并不赞同他在这篇文章的观点。中央2021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如果只有大城市(包括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繁荣,而没有星罗棋布的中小城市的均衡发展,是难言成功的。不要扯什么美国的例子,该文中也提到“像德国这样以中小城市为主的国家”,我觉得德国的经验比美国更借得借鉴。
我国东部的省份早就呈现“双城驱动”和“多城驱动”的景象,纵然中西部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比较落后,但“一城独大”终究不是春,一个数千万人口的省份只有一个繁荣的省会,即便它再吸引人,其他地区不更相形见绌?同时,让人口无序地涌向省会,省会终究会不堪重负的,因此扶持一些具有基础的城市来打造成经济增长的第二极,有何不可呢?“芜湖发布”的那篇“‘一城独大’不是春”的文章中还展望道:“未来,安徽还会迎来‘第三极’‘第四极’”,这难道不是令人非常期待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