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谈谈安福路
(2023-04-03 05:02:29)分类: 我爱上海 |
上海的徐汇区有一条短短的安福路,全长800多米。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一位同学在安福路上的电影放映公司学习,我因此前去那里拜访,并顺道将这条幽静的马路走了一遍,看到有许多洋房,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也在那里,觉得它确实是所谓的上海“上只角”。
但最近几年来,安福路突然间窜红起来,成了“网红路”。据说是因为那里引进了一些时尚“潮店”,因此成为各类“潮人”的秀场,网络主播的表演地,这里被称为“街拍的宇宙中心”。不少人纷纷慕名前去“打卡”,也在那里摆造型拍照。2021年10月,一条“逛安福路找不到公厕”的消息竟然还上热搜。
原先静谧的安福路变得无比喧嚣,这里的居民受到了极大的骚扰。同时由于涌到这里的人实在太多,还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有人因此吐槽这里成了“宛平南路600号分号”,而宛平南路600号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所在地。当然,我并不赞同这样的批评用语。
对于安福路如此的变化,也引发了上海主流媒体不断的关注和评论。前一阵,上海电视台“新闻坊”节目的“闲话上海”栏目(每个周日,由滑稽表演家王汝刚携手主持人来共同谈论上海的各种现象)就议论过这一问题。媒体的基本意见是街拍行为能适可而止,还安福路的居民以“安宁幸福”。
上月中旬,上海有关管理机构发布公告:“为配合市政道路施工,(安福路)将于3月14日起暂停本路段泊位停车。”尽管这是临时性的措施,但受到了不少人的赞扬,有人这样说:“安福路禁止停车,网红哭了,街坊笑了”。当然,对此也有不同的声音,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安福路‘禁停’争议的背后,城市应为‘网红’留一隅”(作者:陈诗雨),其中写道:“‘网红’已经成为城市活力的重要构成,它的语义不再局限在一个职业群体,也包含一种充满生机的商业模式。”“否认‘网红’价值的同时,也就否认了多元包容的海派文化,而这正是上海一直引以为傲的城市气质。”该文还写道:“如今的安福路呼唤一种兼具温度与智慧的治理机制,创造一个既能维持居民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又能保留街道建筑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还能容纳各色文化与人士的‘三重空间’。”
我觉得,现在倡导“像绣花一样”来管理城市,不就要求“兼具温度与智慧”?对于“网红”,当然应该予以包容和适当的支持,但对“网红”街拍的乱象,则应该理直气壮地引导和管理,制定必须的规矩。同时,对于“网红”也没有必要提高到不恰当的高度,事实上,这些年来,人们见识了太多的许多“网红”商店、“网红人物”、“网红”现象勃然兴起,而又黯然退场的短暂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