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是关键因素
(2023-02-17 05:39:18)分类: 也谈体育 |
今年,中国网球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男网选手更是惊喜连连,吴易昺本月在职业网球巡回赛达拉斯站的比赛中迭克强手,夺得桂冠,成为公开赛年代以来首位获得职业网球巡回赛单打冠军的中国男子球员。他早在2017年就曾登上过青少年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曾经是中国男网当之无愧的“新人王”,之后受伤病影响一度远离赛场,世界排名跌至1869位,如今他强势回归,世界排名达到了第58位。另一位更年轻的男网选手商竣程(出生于2005年2月)在今年的澳网中表现不俗,取得了个人在大满贯赛中的首场胜利。
女网选手亦有“亮点”,已经29岁的朱琳大器晚成,继在今年的澳网挺进16强(这是她征战大满贯赛的最佳战绩)后,本月又在职业网球巡回赛华欣站的比赛中荣获冠军,夺得了自己职业生源的首个巡回赛单打冠军。
对于吴易昺们的耀眼表现,《东方体育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年轻人用不一样的方式闪耀世界体育舞台”的评论文章。其中赞扬道:“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吴易昺火速蹿升,实现了世界排名‘数量级’的突破,打出了让人惊叹的‘中国速度’。”文章还提到:“事实上,除了男子网球,中国年轻人正在向国际体育的主流阵地发起集团冲击,2022北京冬奥会,苏翊鸣这位‘00后’横空出世;近两年,‘95后’的周冠宇和李昊桐在F1和高尔夫球方面也频频取得突破。”文章还指出:“他们的成长路径有着想通之处:家庭大量而持续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必不可少,这些年轻人取得的突破,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侧影。此外,他们的体育训练也都没有脱离文化教育,都有着出色的表达能力。”
吴易昺们取得的突破,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的说法,我完全赞同,我在自己去年所发的一篇博文“而今迈步从头越”中表达过相同的意思:“网球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的运动项目,之前投入网球运动的青少年相对比较少。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产阶层迅速扩大,这样的情形有了很大的改观。我在网上看到国际网球联合会公布的《2021世界网球调查报告》中说,中国已经有超过2000万网球人口。基础壮大了,同时我们培养的模式更加朝着职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靠拢,优秀人才自然就容易脱颖而出。”但这里我觉得还要补充一点:以吴易昺们为代表的中国年轻人所取得的突破,与他们的发愤努力同样密不可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每个成功者肯定都付出普通人所不知道,甚至难以想象的艰辛,仅仅拥有优渥的生活是不可能成为体育高手的。
正因为发愤是体育高手成长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希望我们国家底层也能有大批的青少年能够脱颖而出,他们并不乏刻苦的品质和拼搏的毅力,也怀有美好的梦想,而只是需要社会为他们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事实上,这样的苗子已经涌现,去年的国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广州站的比赛中,来自云南临沧,一个从大山出来的佤族少年王发夺得了U14男子组的单打冠军。假如王发们能茁壮成长,与吴易昺们相得益彰,那我们就能向国际体育的主流阵地发起更为猛烈的冲击,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