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2.07.18)从卖书法说起

(2002-07-18 12:14:09)
分类: 五常谈艺术

研习书法十一年了。苦学五、六年后,老师周慧珺说我用笔学满师了,但结字有问题,要改进。结字是指字的构图,其基础是要知道字的写法。单从行、草看,我算过了,每字平均有十一种写法。一幅书法,重复的字要写得不同,增加变化,而更重要的是一个字怎样写要瞻前顾后。这是说,书法要有成就,字的写法要记得很多。当时我想,已年越六十,记忆力衰退的象明显,每个字记得三几种写法就算了。

当时周老师说:「你对书法哲理的认识深入,也很懂得欣赏、判断,但写出来不是那个水平。」翻出来是说:眼高手低!过了不久她又说:「你下笔时手的动作一流,大可上电视表演,只是写出来的还未到家。」翻成广东话是说:有姿势,冇实际!是的,周老师什么都赞,只是没有赞过我的书法!但她还是耐心地教,我还是苦心地学。那样的师傅遇到这样的徒弟,是天意了。

问题是苦学书法七年后,进度愈来愈慢,有时写来写去也没有寸进。周老师见我为此烦恼,说:「你试试卖书法吧。昔日人家给我两块钱,我写得很拼命,通宵达旦,进度快了。」我的困难是免费求字的朋友多,虽然很少应酬,但怎可以一下子向朋友要钱呢?去年见书法有退步的痕,就把心一横,试卖书法。果然进度加速了。

是个奇怪的经济行为现象,需要解释一下的。但经济学者可不可以解释自己的行为呢?让我试试吧。

第一个重点是诚意的问题。朋友向我免费求字,我不是不相信他们的诚意,但如果有顾客出钱买字,我的感受很不一样。钱有说服力,不是钱的本身,而是钱表达着的诚意有特别的真实感。就是你说不喜欢我的书法,甚至诸多批评,但你拿出钱来购买,你怎样说我也相信你的需求。这点我与经济学老师(八十七岁了)艾智仁(A.A.Alchian)研讨,他完全同意我的看法。

第二是责任的问题。朋友免费求字,送不送由我,而写得好不好不大重要。但如果收了钱,怎可以不交出去呢?又怎可以随便下笔,差不多就算是应酬了?以我来说,收钱要交货,也要写得认真。免费送字有时碰巧写得好,但下笔总是没有那样认真。这是责任上的表达,与出钱的人的诚意表达是有关的。

第三是顾客的需求有很大的约束力。书法作品,字大而多很难写。朋友不知道这个秘密。向我求字,我选写最易的对联。上联七字、下联七字,一气下笔只要七个字写得可以,因为写得不好的半联可以废掉,纸墨相宜。以四呎整张写一首七绝,写得同样水平所需的时间大约上升六倍。

困难来了。有顾客出钱买八呎整张的,指明是某首宋词,一百个字,写不写?我怎可以说书法还未到家,不能写那样大的!想想吧。顾客选的词,通常不是自己喜欢写的字。为了增加墨色的变化,用生纸,愈生愈好。但八呎整张的生纸很厚,而厚的生纸写来好像是以胶水下笔。最头痛的是,一笔大坏,或几个字写差了,或一个字写错了,八呎整张要从头再写。我屈指算过,写得有对联的水平,八呎整张的时间大约多四十倍。答应了顾客,只有拼命写出来。

上述是卖字可使书法进度加速的大概。其主旨很简单:顾客要这样写,要那样写,不写不行,而要有水平的交代,进度就被迫出来了。我趁这个被迫下笔的机会,尝试自己想了很久但懒得尝试的书法:把中、西的思维混为一起。

二十世纪西方的抽象艺术,大部分我讨厌,觉得不知所谓。但其中表表者我喜爱。例如Jackson Pollock、Willemde Koonig、Sam Francis等人的作品,加上我们的赵无极。这些大师的作品有中国书法的影子。我想,既然书法也是抽象艺术,而天下艺术殊途同归,我何不把西方的抽象意念,谱入中国的书法哲理来过瘾一下。大家都是没有物体的感情表达。书法没有色彩,让老外一马,但可多用墨的浓淡、润枯等变化来代替色彩。老外抽象艺术的主旨是把能量可视化,以书法表达能量,我务求写得气若奔雷。其它一切,中、西双方是没有分别的。不知若干年后,这尝试写出来的书法会变成怎样。

我不由得想到历史上的艺术大师所受到或不受到金钱影响的例子。莫扎特是人类最伟大的音乐天才,而他的最佳创作时期,是卖曲作而获很可观的收入。他的弥撒曲写了几个月也写不完,半途谢世,可能是因为购买的人出很多钱(此顾客要说是自己作的,瞒骗天下),使莫扎特精益求精地写。那半首弥撒曲也的确超凡入圣,成为绝响。

画家高庚以钱挂帅,很市侩,不用说了。莫奈与塞尚后期的画作卖得好价,作品的质量也急升。毕加索后期更是一笔千金,但却粗制滥造,愈画愈差,推翻了我的想法。可怜梵高,他平生只卖过一幅画。如果梵高昔日客似云来,今天的视觉艺术可能更多姿多采了。

美国的维斯,三十多年前的画作就很值钱。但他似乎不重视,登峰造极之际少画了。中国的陈逸飞以画名做时装生意。无奇不有,我的金钱理论不一定成立。

令我五体投地的,还是我们的苏东坡。他那万世流芳的《前赤壁赋》不仅不卖钱,而且看也不敢让外人看!写来只为自己欣赏的作品竟然雄视百代,可谓异数。几年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苏子《前赤壁赋》的墨宝真,其后记使我呆立了半个小时:

「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