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99.10.08)慧珺五常谈书法

(1999-10-08 21:15:24)
分类: 五常谈艺术

大约两年前,我见录像科技突飞猛进,就对书法老师周慧珺说:「要是今天我们有宋代书法大师米芾书写的录像,妳愿意出多少钱看五分钟?只能看一次,五分钟,不能再看。」她想了一阵,说:「两个月的收入。」我说:「为什么那样少?我愿意出半年的收入。」

是的,有些技艺,看不到就学不到。书法是其中最明显的一项。你要学书法,看不到高手怎样写,要自己发明,成功机会不大。有老师示范当然好,但若老师不懂用笔,学坏的机会高于学好的。有高手示范,何止事半功倍?

话说十多年前,我和朋友在深圳一间酒店内的舞厅喝酒,看大陆人跳我少年时懂得的交际舞,像华尔兹那一类。我见在舞的人步法纯熟,花式甚多,但跳起来绝不翩然,不像是在跳什么华尔兹。我看着想,想着看,想了良久,若有所悟,大声说:「我明白了!」朋友吓了一跳,问我明白什么?我说:「明白舞池中这些人,为什么步法那样熟但却不像舞。」我跟着解释说,这些人的舞技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书本有图样教步法,也可以教手势,但最重要的舞姿——翩翩然的舞姿——就不可能说清楚。

可不是吗?半个世纪前上海夜夜笙歌,懂舞的人数之不尽。但跟着共产当道,跳交际舞可招来杀身之祸,所以昔日的舞姿在中国失传了。当然,新潮舞大陆人跳得好,而近几年来,因为有录像的示范,交际舞在大陆也有改进,但总比不上生长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中的我们那一代。

看不到就学不到的技艺不多。舞姿要看,书法的用笔方法更要看。在书法艺术上,用笔占一半的重要性;在练习上,学用笔要占九成的时间。用笔是说笔毛在纸上怎样转,怎样翻,使线条圆而美,提按时笔毛收放自如,而又因为笔用得好八面出锋,蘸一次墨可以写很多个字,而笔枯后笔毛还是不散乱的。

学书法的人不亲眼见到高手示范用笔,怎样说也说不清楚。而看高手下笔时,注意力是要集中在笔锋的翻及转,执笔的轻重,笔杆的倾斜度及其方向,手腕与手臂的动作,及快慢的节奏与旋律。

几年前我见录像科技突飞猛进,成本低廉,就打算请周老师示范用笔之道,由我口述解释,以录像碟公诸于世。问题是,周老师居于上海,摄录不便。今年春夏之交,老师到香港来小住数天,这个录像制作之举就决定了。

我这个人倚老卖老,关于高科技我听得多,知得少。要搞录像吗?我对什么是VCD、DVD老是搞不清楚,更勿论制作的过程了。懂得的朋友说我要先写一个剧本。我对自己说:「教书教了那么多年,难道谈论一下书法也要准备吗?」这样毫无准备的制作,而自己担任编、导、演、旁述等,搞来搞去也不称意,不在话下。

可幸周老师比我知得更少。我叫她写就写,停就停,说就说,下印章就照下无误;用纸要八尺的、四尺的,要横写、直写——总之我说什么她就做什么。这样,过半的录像时间就有了「着落」,余下来的就要靠我自己发明了。

不久前读到董桥老弟说自己跟不上时代,对计算机所知不多,要靠年青的后辈帮一把。我有同感很多年了。但在录像这方面,我问了好些年青的、算是专业的,没有谁可以答复我要知的所有问题。到最后我才明白,录像科技实在发展得太快,以至任职于此道的人也跟不上。

「数码」这回事,我这样年纪的人,要不是读过书就不容易相信,更勿论要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做不到。杨怀康说我是「夏虫不可与语冰」,令我稍为安慰的是,在「数码」发展的前线上,他自己也应该是夏虫与冰类也。

回头说书法录像制作之事,在现场拍摄的初段,竟然录得雨声及鸟声。这段难以重拍,改不了,只能以音乐掩盖。可幸这只是几分钟的时间。周老师写一幅,算一幅,刻意地不让她写得特别好才保留;就是她写错了,尴尬地把纸撕掉的动作,也保留着。她用自己带来的笔写了三幅之后,我刻意地要她用一枝笔毛极长、极软而又弯弯曲曲的笔,一般书法家根本写不出字来的,要她示范。用这怪笔她要写得慢,使出大动作,夸张地表达用笔之道。

我自己是评述者,从一个「书法专家」的位置说话,到最后不示范几笔实在说不过去。用笔与气势我没有问题,但字是要碰巧才能写得好。可幸的是,拍摄时所用的角度,观者要把字倒转来看。这是一个秘密:字写得不好倒转来看会变得很不错!

我认为,在书法教育上,周慧珺的示范录像是一项重要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