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常谈经济 |
外资在深圳投资房地产,增值税或利润税是百分之四十,而这还没有计算其它的征收及某部分资金需以公价汇率换取外汇券。在香港,只要证明是较为长线的投资,房地产的增值税是零。一位大陆朋友在福建开办小型工厂,利润所得税是百分之五十五。这与香港百分之十五至十七的相比,简直是大巫见小巫了。
近七、八年来,香港的税率有提升,而税项也比以前变得复杂了。在香港经济起飞之初的五十年代,税率比现在的低,而税项也远为简单。简单税制与低税率,是香港繁荣的一个重大原因。
中国今天的税率不仅奇高,税制不仅复杂无比,而且往往朝令夕改,使投资者无所适从。这还不止:在税收之外的左抽右取的政府项目,五花八门,令人叹为观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尚有令人刮目相看的骄人成就,是一个奇迹。这奇迹不难解释:私产制是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稍事推行,就有起死回生之效矣!
较为难以解释的是,为什么中国的税率要那样高?左抽右抽的项目为什么要多得那样一塌糊涂?是因为局势紧张,要备战吗?不是的:今天的世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与国之间最少敌对的日子。是因为中国要学英国或瑞典的社会福利制,乐善好施吗?不是的:今天中国政府给人民大众的福利,远不及香港,更勿论瑞典了。
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看这个不容易解释的问题。香港公务员的薪酬是近于世界之冠;香港政府对教育的资助也是近于世界之冠;以大城市而论,香港的治安高人一等,这可见警的支出不菲也;香港的公共建设,在先进的城市中算是一等的了。政府纵有上述各种支出的负荷,但为什么香港要抽的税率不及中国的三分之一呢?说是因为香港有地可卖吗?当然不是。中国可卖的土地及国营企业,多到计之不尽也。
我前思后想,中国的税制搞得一塌糊涂,有如下三个原因:
其一,中国的税率虽然奇高,但纳税的人只是少数。事实是税率越高,逃税的意向就越大。要个体户依法交税,难乎其难也。另一方面,要干部落实税项的征收,绝不容易。这是因为几乎「凡干皆商」,干部本身也乐得不付经商之税,正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更何况这些泥菩萨大都是贪污高手,在底征收小量的比在面征收大量的,来得利益更多。
其二,在中国半私半共的情况下,需要政府资助的国营企业甚多不在话下,而需要政府出粮的干部,多如天上星也。
其三,地方政府收税后,其处理方法如何亦成问题。各种的开销可使有关的官员得益。这是另一种「走私漏税」,而在那些所谓「发展中」的国家里,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如上可见,香港五十年代经济开始起飞时,与今天起飞的中国相比,前者的税率大约是后者的四分之一。而在高税率中,中国今天还有有目共睹的骄人的经济增长,是反映着从「共」转「私」的威力而已。但长此下去,高的税率是大患。今天,这高税率的不良效果还不大明显,到了明天,产权制度的改革改得差不多了,高税制就变得「猛于虎也」。
高税率的不良效果,所有经济学的书籍都大部分申述过了,这里不须重复。但有一点是重要而又较少提及的,是重税不容许资金大量地落到懂得赚钱的资本家或投资者的手上。而懂得赚钱的投资者是经济发展的中坚人物,资金是应该大量地落到他们的手上去的。
自古以来,税率是易加难减的。由于形势所迫,中国的经济革命,到了半途就走上重税的歪路。这可说是「养虎为患」了。倘若中国不迅速而又大幅度地减低税率,到了明天,印度之路姑且不谈,出现「大政府」的形势是无可避免的。
很显然,中国的经济前途,要按着产权体制的改革而逐步减低税率。如下四点是应该立刻推行的。
(一)北京当局应规定全国的总税收不能超过国民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而政府的总支出也要有同样的百分比约束。
(二)政府可大量出售土地及国营企业,以应付财政上的困难。但这出售资产的收入,要用以取代税收而使税率下降。
(三)依靠国家薪俸度日的干部实在太多,以分期付遣散费的办法而大量解雇干部是刻不容缓的事。
(四)应设立地方税务局而加以严厉管理。税务局的干部要加薪,但所有其它「好处」都要废除。
以上四点若一起推行,而房地产每年征收百分之一的物业税的话,所得税在十年之后会减至百分之十五以下。只要政府能公布这些政策而又使人觉得那是可信而非空话,投资者看到低税率的前景,岂有不如鱼得水、蜂拥下注之理?
今天存在的外资或特区的税务优惠,应该一概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