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97.01.31)徐穉下陈蕃之榻

(1997-01-31 20:23:10)
分类: 五常谈艺术

唐代初期的才子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典故,虽然家喻户晓,但还是百听不厌。就让我在这里再说一次吧。

自小就以文才绝顶而知名(当时交通讯息极差,能「知名」可不简单)的王勃,恃才傲物,如广东俗语所云:「得罪人多,称呼人少。」他的朋友没有三几个,又被老板炒鱿,失意之余,远道跋涉去找父亲,途经座落于洪州的滕王阁。(洪州即洪都,今之江西南昌县也。)

该阁临江而立,雕梁画栋,高耸入云,为滕王元婴作洪州都督时所建。后来某阎公(一说是阎伯屿)继任都督,成为滕王阁的新主人。阎都督要在该阁大宴僚属、宾客,有才之士来者不拒。他有一女婿,名唤吴子章,平时喜欢舞文弄墨。阎公有意藉此大宴之机,让心爱的女婿出一下风头,就事先叫他连夜不眠也要赶起一篇「颂阁」式的序文;到了大宴之日,阎公会使人拿出纸笔墨来,请在座的嘉宾即席挥毫。众宾客当然难以下笔或不敢写,而纸笔墨传到女婿时,他就大可即席写出他早已作好而背熟的「颂」文,如此风头,必然锐不可当也!

王勃本来赶不到洪都去赴阎公之宴,但幸得「时来风送滕王阁」,一日之间舟行七百里,竟然赶到,女婿吴子章这回可倒霉了。据说那年王勃只有十四岁。(多方考证,其时他应为二十六岁,正是他英年早逝的那一年。但王勃文内却写上「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句,究竟是否因为座中以自己年纪最「幼」而自「谦」,还是当时二十六岁还可以算是「童子」,我就不得而知了。可能王勃的样子长得年轻,又喜欢夸张一下——当时在场的阎公就不相信他是十四岁。)

话说宴会大开之际,阎都督果然按原定计划,叫人拿着纸笔墨,轮流地请宾客写序,宾客一如阎公事前所料,皆辞谢。但轮到王勃,他却不辞——好不客气啊!阎公给气得「扎扎跳」,叫属下看着王勃写,写一句就转报一句给他,若哪一句写差了,就把这小子(王勃)侮辱一番。

属下报上来的第一句是「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说:「老生常谈。」这倒批评得对,因为这与我们年青时所说的「啰上街在啰下街之上」差不多水平。第二句报上的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句比「啰街」高明得多了,阎公不作回应,但脸色想来还是欠佳的。到了第三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公的脸色据说有点改变。

写不到一半,向阎公报上之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瞿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照事论事,这个被后人嘲笑的阎都督,肯定是一个有实学的人。他能够听王勃的《滕王阁序》听不到一半,就断言该文可永垂不朽。天下间恐怕没有几个人有此功力吧。在下四十年窗下,就没有这样的本领了。

我这篇随笔的题目,取自《滕王阁序》的第四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穉下陈蕃之榻。」王勃这个鬼才可不简单。他吃了人家一顿免费大餐,大擦一下主人之鞋,是理所当然的。这句他先「擦」洪州,说该地好得不得了。

他说洪州的物品闪闪生光,像天上的宝物,因为在该地埋藏着的龙泉宝剑所发出的龙光,直射天上牵牛星与南斗星之间。这是唐代初期的「风水」了。他又说,洪州因为地灵,所以人材出众,例如徐穉(徐孺子),是个洪州高士,邻近的陈蕃太守为他特设一床(榻也),悬挂于屋梁或天花板上。徐穉到访时就把放下来(今天「下榻」成为「住宿」的代称,不知是否由此而来)。徐去后,床又再高悬,不让他人歇息或睡之。徐穉不是人杰是什么?

冬风萧索,是凌晨二时了。我坐在书桌前拿起墨水笔,想着要为《卷帘集》写些什么。多番搜索而文思杳然,大有江郎才尽之感。

正待鸣金收兵,找周公去也之际,突然间记起昨天午餐时,一位朋友向我提到某事,便想到《滕王阁序》来。朋友当时说,香港因为楼价奇高,有些建筑商别出新意,把床悬到天花板上,日间睡房可作厅用,晚上「下」榻而睡。我想,上述的建筑商难道读过《滕王阁序》,要仿效一下古代的陈蕃?我又想,在香港有点钱买个小单位而「下」陈蕃之榻的,其本领应该与徐穉差不多吧。

自一八四二年南京条约之后,说香港有「龙光射牛斗之墟」的「风水」,是没有夸大的。事实上,香港比昔日的洪州——洪都——强得多了。而今天香港的中层人士,皆可以作高士徐穉而「下」陈蕃之榻,不是人杰地灵是什么?

九七新年大吉,九七大日将至,在这里,我谨以唐初王勃的智慧,为港人贺!


后记

没有学过看风水,此文把香港的风水看错了。是贺文,希望有幸言中。另一方面,在此文发表的一九九七年初,我推断了香港将会有十年以上的经济不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