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96.06.14)要「解画」的艺术

(1996-06-14 18:45:26)
分类: 五常谈艺术

艺术有很多种,我最讨厌的是要「解画」的那一种。

试想想,白纸一大张,上面黑色弧形一笔,下面红点一个,其它空白一片——那是什么呢?在台湾的一个画廊里,我的确见到这样的一幅作品,是美国的一位现代画大名家之作,市值三十万港元。我问该画的物主:「那是否代表上面乌云一片,下面旭日初升?」

我以为那样说,是说得相当得体的了,也表示自己是个懂画之人。物主回应道:「可能不是吧。」天可怜见,花那么多钱买一幅画,买者竟然不知是什么!

大黑笔一扫,大红笔一按,IQ零蛋的也可以轻而易举画得出来。不同的是,这个IQ零蛋不是大名家,没有谁会花一文钱去买他的画。但若有了大名,画IQ零蛋的画声价也大为不同了。你说不知所谓,就被认为是没有见识,不懂画,亦即不懂艺术。但假若你对该画大赞特赞,拍案叫绝——虽然你根本不知其所谓——就会被认为是知音人,大有「爱才本是多才人」之风,甚至可以被认为是半个天才了。

这是艺术中的《皇帝的新衣》的故事。我是这故事中的那个天真孩子,哈哈大笑,说:「皇帝没有穿裤子啊!」

说实话,有时我也收购一些自己喜欢的画;在「评」画上也略懂一二。然而对着某些怎样看也看不懂的画——那些非要画家亲自解释不可的画——我不由得哈哈大笑。你若因此而说我不懂画,我就以「不懂」为荣。

若干年前,我在台北听一个现代音乐会,节目中一开头就来一首长曲,吱吱哑哑的,没有旋律,也没有音调,真的像白居易所说的「呕哑嘲哳难为听」。难听得要睡也睡不着,听了好一阵,我忍不住问身旁的朋友:「那算是什么呀?」朋友把手上的说明书细读后,答道:「据说是代表日出!」我说:「为什么不是百鸟归巢?」殊不知半小时后一曲告终,全场掌声雷动,把我吓了一跳。于是暗道:这些听众本领高强,都能「看」到皇帝的新衣。

许多年前——年青时——在外地某处跟一位写新诗的朋友辩论。我说,个人不但不抗拒诗,而且很欣赏好的诗;但对某些怎样也看不懂的、莫名其妙的新诗,难以接受,读时总是格格不入。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由得哈哈大笑。姑且自创一首不知所谓的新诗如下:

不是巧手的泼墨,
也不是打翻了茶壶;
岭上的风云在头上转
点、点、点……
滴、滴、滴……
看吧!多么美的迷蒙啊
点滴
又点滴
点!
滴!

这当然是乱来过瘾一下的,但读者不能不同意,有些新诗确是如此令人「猜谜」的。你不明白吗?那是因为你水平不够,不能欣赏深不可测的诗。你同意不同意?那要看你是否懂诗的天才了。

是的,个人认为,艺术的主旨,是要触动他人内心深处的「共鸣」之弦。欣赏的人在一看或一听之下——或在多看多听之下——会感到有一种和弦,把自己在感情上带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这个地方可能优美,可能激动,可能舒适,可能苦闷,可能令人大喜若狂,也可能令人泣不成声。要达到这一点,艺术作品不应该既平庸不美,又晦涩难明。需要作者亲自「解画」才可以懂,才可以欣赏的艺术,非我所欲也。

或者你可以说,在感情上我是个简单的人。对艺术的欣赏,我喜欢用单纯的直觉与感受,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中。我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或去研究作者思想的来龙去脉。我认为欣赏艺术作品要从作品本身看。作品之外的其它什么是无关宏旨的。这好比读我经济论文的人,只应从论文看,「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是扯不上关系的。

至于要「解画」的艺术呢?好些时明白了作者的为人还不够,再加上作者的亲自解释,我们还是不明其作品所「指」。在所谓新艺术中,这样的作品多的是。不知所谓,但却卖得好价钱,获得掌声,我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上文所说的「皇帝的新衣」的现象:你不明白,没有什么感受,岂非给明白(看得懂、听得懂)的人比下去了?那怎么行啊?自己非冒充一下「知音」人不可。

其二,当一个艺术家有了大名——在历史上「冇料到」或名不副实的大名家有的是,虽然其大名只能是短暂的——市场或多或少就出现了西方所说的「牛群天性」的现象。据说牛群要喝水,但不知水在哪里时,一些牛向某方向跑去,其它的牛就以为某处有水可喝,一窝蜂地跟着跑去了。

(按:本文批评的不是「能量可视化」那种抽象艺术。好些没有内容的艺术不用解释,只求感情震撼,我很喜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