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95.12.01)说乱来

(1995-12-01 16:36:51)
分类: 五常谈艺术

不久前,我花了港币四千大元买了一幅书法,是印刷的复制品。原作为上海博物馆所藏,印制得神乎其技,可以乱真。书法作者是晚明的徐渭,书写的是自作的一首七绝,诗好,书法更好——好得不得了。诗云:

一篙春水半溪烟,
抱月怀中枕斗眠。
说与傍人浑不识,
英雄回首即神仙。

实不相瞒,我是徐渭的崇拜者。在中国历代的艺术家中,以多才多艺而论,我特别欣赏而衷心佩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北宋的苏东坡;另一个是晚明的徐天池——又名徐文长,徐渭是也。下一篇文章,我会跟读者谈谈徐渭的才情。

这里要说的是:个人要在书法上下了几年苦功才能欣赏徐前辈的书法精华。骤眼看来,徐渭的书法是乱写一通,好像完全不成章法。但在书法上下过苦功,读遍了书法理论的人,细看徐渭的作品,就知道不是乱来那么简单。我自己也曾屡试乱来的写法,但效果连自己也目不忍睹!问题明显不过,要乱来而能得可取的作品,必须具有一级的基本功,也须有绝顶的天分。

我买到的复制的徐渭书法,在他的作品中算是很规矩,很不乱来的了,但还是狂态毕现,很有点乱来。

话说我得到这幅复制品后不久,几位朋友到我家作客,饭后我让大家看,他们都争着托我订购。「是四千大元一幅的印刷品呀!」我这样强调说,是希望避免做中间人的麻烦。他们响应道:「四千美元要考虑,但四千港元就非买不可!」可怜徐渭,在他的一幅今天价值连城的「墨葡萄」画作中,竟然有这样的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朋友们走了。夜阑人静,我独自沉思:这些朋友都没有学过书法,而四千元一幅印制品,值得吗?但他们为什么要抢购呢?我又想:要是这印制品的原作者是王羲之、苏东坡、董其昌等大书家,四千大元他们肯定不会买。徐渭的书法魅力何在,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会令他们如醉如狂?

我前思后想,得到的答案是:徐渭的狂放与乱来,触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和弦,使他们不能自已,要把这印制品拿到手,挂在自己家中的墙上。事实上我自己也是这样做了。买到这「复」品后,我把家中墙上的一幅心爱的画拿下来,换上徐渭。

在日新月异的新潮艺术中,乱来的作品触目皆是,不过,总是令我看得反胃,半点激动之情也没有。无他,这些所谓新潮之作大都毫无基本功,乱来就只得一个「乱」字耳!

人的感受与思维就是那么奇怪。我们天生下来就自觉某事某物都有某一规律。在感情上我们有《道德经》所说的规律,在思维上我们有逻辑的规律。要掌握这些规律,不可以乱来,必须苦练基本功才行。另一方面,我们在感情或思维上的成长,总要有一点新意,有一点创意,好叫我们不负此生。然而,要有新意或要创新的话,是往往非「乱来」一下不可的。

没有基本功而乱来创新,掌握不到人类的自然规律,就难以在人与人之间沟通,缺乏后者会使人觉得只是「怪」而没有共鸣的感受。另一方面,若在基本功上墨守成规,没有新的变化,就不免使人觉得沉闷,有点麻木感。

我是个崇尚传统基础的人:我认为无论是科学、摄影、书法、文章等等的基础训练,绝不能马虎。但日夕在基础上钻研,却苦不堪言,基础的约束会使人连气也喘不过来!苦闷之余,我很想大叫一声:天啊,什么时候我才可以乱来地过瘾一下?

这个要「乱来一下」的意图,往往如洪水泛滥,控制不了。于是,久不久我就索性乱来一下。但乱来的所得,通常都是一盆淋头的冷水,清醒之下,又迫着要回到基础训练那里去。

偶然一次乱来而不令自己尴尬的,其舒畅之情,不足为外人道也。可以这样说吧:我凡是学习什么,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可以「乱来」。

记得三十年前,在洛杉矶的加州大学写博士论文。试行乱来写之的,都不敢交出去。规规矩矩地写的大纲交出去后,教授们都说「好」,但我却自觉沉闷得不能忍受,都放弃了。如是者转来转去,过了两年后,我花了三天时间,从早到晚乱来地写了十一页纸,自己觉得舒畅,过瘾之极。我于是替那十一页纸起了一个题目:《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与台湾的土地改革》

这论文的大纲交给加大之后,开研讨会时众多教授都在座。他们一致反对我的所有论点。但反对之中他们又似乎不敢肯定,因此大家争论不休。过了两个小时,一位教授忽然大声对我说:「史提芬呀,你怎可以这样乱来的?」我当时实在沉不住气,答道:「你想清楚了没有?我的理论基础分明,不可能是错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