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常谈艺术 |
张五常:从李超鹏的画说起
李超鹏是一个画家,也是我的朋友。我不是因为他是朋友而介绍他的画,而是因为他在画坛上“籍籍无名”,使我想到好些要说的话。
在艺术上成名,往往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李超鹏从早到晚写画,自得其乐,别无他求,是令人欣赏的。然而,客观一点看,李兄的作品,有条件可以成名,所差的就是欠缺一点运气而已。
我不是说李兄是大师级,但个人认为,好些算是有名的画家,与李兄的造诣相去甚远。我也不是说李兄是二十世纪末期的另一个梵高,怀才不遇;但我们不能不想到像下述的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梵高的画,任何有感情的人一看就会感到思潮起伏,不能自已,那为什么在他死后,他的弟弟要把他的画送出去也没有人要?在这点上,李超鹏比梵高幸运:他不用着免费赠送,虽然价格相宜。
可能是与生俱来吧,李超鹏有成功画家必备的三个条件。其一是他的画有风格,使人一望而知,而这风格不是故意造作的。其二,他的画有思想。其三,他的画有感情。我认为,任何艺术,思想最重要,感情次之,风格再次之,技巧又再次之。当然,一幅佳作之成,四者都重要。
我不是画家,不能亲历其境地体会到技巧上的困难。因此,除了那些摆明是技巧奇高的画家——例如美国的维斯与法国(去自西班牙)的毕加索——我不能在技巧上多下评语。以个人的感受来品评李超鹏的画,我认为最突出的是风格,思想次之,感情再次之。大致上,他的画算是三者俱佳了——这是不简单的成就。至于李兄的技巧,是我不熟悉的把油彩画得很薄的那一种。
风格应该是与生俱来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可强求。当然,故意“自创”风格的画家多的是,但这种刻意创立的风格,看来很不自然,有点怪里怪气的,令人看得不舒服。在另一方面——可说另一极端——技巧是后天训练所得,虽然有些人得来容易,有些怎样“练”也无所得。
思想呢?那应该是天生与后学的合并了。我所认识的有分量的艺术家朋友,大都认为,归根究底,艺术作品主要是表达作者的“学问”;他们所说的“学问”,其实是指“思想”。可不是吗?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很难说得上有学问,但目不识丁的人也可以很有思想,也可以成为一个出众的艺术家。当然,书读得多,对思想大有帮助,这就是后天的训练了。据说已故的福建刻石大师周宝庭,不仅没有读过书,而且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这可见艺术的成就是靠思想,而不是靠学问那么简单。
我高举思想在艺术上的重要,是因为我认为没有思想的艺术家,技巧再高也无补于事。我曾说,艺术要美观,但美观的可不一定是艺术。没有思想的画家,屈指难算——这是艺术的悲哀。
在今天众多的中国画家中,有思想的当然不多见,而李超鹏在这方面虽然不算超凡,但他喜欢用脑是很明显的。另一方而,好些大名鼎鼎的画家,我就看不出有什么令人惊叹的思想或创意——是的,在思想上,他们不及李超鹏。来来去去也是画那十款八款的画,画完又画,就难以令人钦佩了。此外,有更多的画家,技巧高超,但其作品看来是“冇脑”的。
个人收藏艺术作品,很在乎作者是否“有脑”,以及是否有感情。没有脑、没有感情而有风格和技巧的,充其量我只收藏一“件”。以个人之见,在绘画历史上,最有脑
我收藏了三幅李超鹏的画,是因为觉得很有意思,恐怕将来追悔莫及,走了宝!李兄没有塞尚的天分(谁有呢?),但有成为名画家的重要条件。“一将功成万骨枯”,李兄今天尚未“一将功成”,但将来的机会是有的。
幸得黄永玉提醒——年多前他去看李超鹏的画展,见到其中一幅作品,对我说:「这作品有点意思。”我就立刻把它买下来。永玉说有点“意思”,是指有点“思想”。对艺术作品,永玉一向严格要求,往往弹的多,赞的少。“有点意思”,在我岂不是非买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