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94.01.14)莫扎特的旅程

(1994-01-14 11:44:35)
分类: 五常谈艺术

感谢张滔,他介绍我买了一套名为《莫扎特的旅程》(《Mozart on Tour》)的激光影碟,使我有机会好好地松弛一下:在整个星期的晚上放弃一切工作,重复又重复地欣赏它。这套影碟共七张,售价为港币一千九百六十元,若以“全套只看一遍”来说,每小时的享受费用仅百余元,而看后加上百看不厌,还可借给朋友分享,实在相宜之极。

这套影“集”详述莫扎特的生平事迹,以史实为依据,显然下过很大功夫,作过深入的研究,而其中大部分是介绍莫氏的音乐贡献。音乐演奏的主要部分,是由今天的多位钢琴高手完整地演奏了十三首莫氏的钢琴协奏曲。这个选择不无道理:莫扎特不仅把这项异常重要的古典音乐形式大事改进而发扬光大,而他自己在这乐式的中、后期作品所达之处,到今天还是后无来者。伟大之如贝多芬,在钢琴协奏曲的造诣上也显得有点相形见绌了。但贝氏慧眼识前辈英雄,他说:“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不能更好的了!”到了今天,专家们似乎还是一致地这样说。

一个艺术家能在一门困难而又重要的艺术媒介上创新、发扬,而一手把它带到顶点上,不能再进,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我想来想去,历史上只有莫扎特一个人能有 这样的能耐。令我潸然泪下的是:留下大量美妙作品的莫氏,“创”来容易,而他死 时只有三十五岁!

莫扎特的天才,只有上帝才能明白,我们凡夫俗子只能描述,不能解释。他遗留下来的音乐作品近七百“件”,书信千多封。此前我不知道的,是他平生东奔西跑,居无定所,为了谋生,到过的城市屈指难算,长途跋涉之中,是在马车上长大的。过着这种“逃难”似的生涯,生命那么短暂,还能有那样惊世骇俗的成就,可谓异数!《莫扎特的旅程》是指他一生都在旅途中,但与他的创作旅程也有相关之意。

影集介绍了好些我以前不知道的事,使我对莫扎特更加钦佩了。原来他不仅是音乐天才,而且是多方面的天才。他的书信虽然往往粗俗,但情感丰富,大有文釆。他精通五种语言,对文学、科学、数学有不肤浅的认识。影集中的评论者(Andre Previn)说:“莫扎特凡学什么,都是记录时间!”那似乎是说,莫氏三十五年的生命,应该等于一个普通“天才”生活了三百五十年。

说莫扎特是怎样怎样似乎也可以,但不可以说他怀才不遇。他三岁锋芒毕露,九岁就名震欧洲。十四岁,到了意大利,整个国家的评论都说他是天之骄子,达官贵人争着要听他的演奏,使他变成了我们《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然而,好景不常,到了二十岁时,在那开始谈恋爱的日子中,他的生活走下坡,要借债度日。究其原因,达官贵人毕竟是达官贵人——他们见到莫扎特再也不是儿童,“神童”之年已过,就不继续光顾了。

正是在生活走下坡这段期间,莫扎特的音乐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精益求精而达化境。作品越来越有深度,越来越妙不可言,达官贵人就越来越难以附庸风雅了。

可幸的是,真正的艺术家毕竟是真正的艺术家。屡拍贵人之门而无所获,靠着教几个学生与借债度日的日子中,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却如行云流水,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完全不受到生活困扰的污染。他的生命斗志高人几级:每到山穷水尽,他就高高地站起来,凌驾在世俗之上。这样,他死后的二百年来,以及未来人类有生之日,举世的人都可以从他的音乐里得到无以上之的享受。如果莫扎特可以收取这些听众自愿付给他的钱,他应该是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了。

莫扎特“晚年”(二十五岁后)的生活有好转。到了维也纳,这一个音乐水平极高的城市,使他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湛深之作,大放光芒,被捧到天上去。然而,不幸的是,过了几年后,生活又再走下坡:维也纳有政变,新君不欣赏音乐,加上他的妻子有病,诞生的婴儿又接二连三地死去,更使他耿耿于怀了。他最后的名作——《魔笛》与不能完成的《弥撒曲》——高不可攀。

我常在想,要是莫扎特能多活上三十年,他的音乐创作不知道会高到哪一个层次,而跟着而来的人类音乐的发展,应该是大有不同的吧。

听完了——看完了——《莫扎特的旅程》,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形容词可以强调或夸大莫扎特的天分。

上帝分明不相信共产主义:衪造人是不公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