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91.01.18)知识就是力量

(1991-01-18 15:32:13)
分类: 五常谈教育

英谚云: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如非通过翻译之笔,中国历来没有这句话,或类似的说法。这是中国人的悲哀。

力本来是有形之物,但从西方文化那方面看,无形的思想,也是力量了。我不是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没有类似的概念——事实上,中国人的抽象思想能力绝不后人。但在中国的成语中,这样的话似乎没有听过;而中国人低贬知识的力量,由来已久。在传统上我们有墨守成规的某家某家学说,在革命中我们的口号琅琅上口,知识是何物不值一提。

回顾历史,我觉得几百年来,中国执政者中尊重知识的重要人物,只有清初的康熙。康熙真是一个开明的好皇帝。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度中,他的思想开放得令人难以置信。他欢迎外来的宾客;还不耻下问:「你能否教我怎样改进人民的生活?」这句话,中国的执政者再没有「下问」,已有好几百年了。

慈禧太后要建造颐和园,没有经费,就动用海军的粮饷。后人唾而骂之。为什么慈禧要那样做?答案是:康熙老早定下法例——永不加税!说起来,这个皇帝以少数民族之「尊」竟能把整个中国管理得头头是道,也不过是以知识化为力量。他博学多才,有恃无恐,不是其力量是什么?

从小我就欣赏「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因为自己手无搏鸡之力,就逼着要向知识那方面打主意。在美国的学术界内,知识与力量的相连是一个黄金定律。

记得在越战争期间,美国不少青年反战。这些青年之中有一部分是什么也要反的。在洛杉矶加州大学的经济系内,有三几个属于造反派的青年教师,跑进艾智仁的办公室内说:「你们老头子有权,我们后生小子没有,所以非造反不可!」艾氏气定神闲地回答说:「知识就是力量。你们何必造反?只要你们的经济知识能胜过我,『权』就是你们的。」

是的,在学术行内,知识不仅是力,也是权。若知识与权力不连带在一起,那么学术的发展就困难了。八二年我回港任职,当系主任,朋友问:「校方给你很大的权力吧?」我回答说:「那种权力有等于无,因为行政上的权力可有而不可用:一用起来,同事们不高兴,这权力就无所适从。」不久前,港大一位行政人员说:「你是系主任,权在你手上!」我回答:「我们经济系谁做主任也没有分别。谁对经济学知得多,谁就有权,这是因为我知道其它同事都是以知识作权力的后盾。」他听得莫名其妙,可能他没听过或忽略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

自八二年回港任教职后,我就开始对「知识就是力量」之说有点疑问了。在我们这个东方之珠的大都会中,知识归知识,权力归权力。这本来没有什么不妥。问题是,教育界中有些稍有权力的人,拜了毛泽东为师,视知识如粪土。

香港的教育真的是无奇不有。某些管理考试事宜的人似乎对我说:「你们当教授的懂得教学,但考试的事不是你们的专长,还是由我来管吧。」某些以教育为己任的专家似乎对我说:「你们教授的学术水平比我们高得多,但你们只懂学术,不懂教育,这后者非由我们来管不可。」一些因为学问平平无奇而逼着要搞一些可有可无的行政的人似乎对我说:「你们的学问看来不错,但你们在学生之间可以私相授受,胡作非为,我们非管不可!」这真是从门缝里观人,把人看得扁了。

近乎上述的诸如此类的话,我回港八年中已不知听过多少遍了。到最后,我不能不发点牢骚。当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对我说那些话时,我很不客气地回应:「我有很多学生的学生已经在美国当教授。我要怎样教,教什么,没有谁可以管得着。」

最近,一位朋友见我从不卖帐地办事,忍不住说:「你的权力似乎很大呀!」我回答说:「我讨厌权力,但我知道,知识就是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