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3.10.02)荷乡猎影记(二之二)

(2003-10-02 19:43:54)
分类: 五常谈艺术
对摄影艺术的看法,我与简庆福等大师是不同的。我认为可得佳作的景物所在皆是,问题是摄影者能否看到。看到什么呢?看到一首诗。少小时背诵过数百首诗词,猎影之际把与景物有关的几首回忆一下,跟着数十首记起来了。自己不写诗,但猎影时前人的诗句大可借用,不一定要与看到的吻合,只要彷佛看到某诗句,就可把快门按下去了。

这种凭诗猎影要看得快,想得快,而动作也要快。角度略转,背景稍异,而光的轻微变幻,这头看到一首诗,拿起照相机可能看不到了。所以选用工具我以快而精为原则:一部机只用一个镜头,不换镜,要换镜就换机。不用变焦镜:肉眼看景物时要肯定镜头会怎样看。不用三脚架:不够快,也不够灵活。不用测光器:随意增减我只改快门。不用自动对焦:要看到景深,也讨厌在紧急关头自动对焦发了神经,找不到自己要的焦点。
话说到荷花荡猎影的那天下午,天大热早就知道,但做梦也没有想到会热得那样要命。汽车送到场地,车内空调是摄氏二十五度,车外烈日当空,是四十五度以上。踏出车外,热风扑面而来,手中笨重的照相机冰冻,热气中的水分凝聚在玻璃上,什么也看不到。其实整部照相机全湿,拿出手帕抹干,不数秒又全湿了。抹了几次手帕不能再用。用自己身上的衣服抹擦,过了不久又全湿。后来我发觉衣服的水是出自身上的汗。
温度骤升摄氏二十度,照相机要有大约十五分钟的抹擦时间才可以看见景物。到那时,汗如雨下,拿不稳照相机,要找纸巾协助。当时我担心另一个问题:相机内的胶卷会不会有水分凝聚呢?如果有,会不会拍出「抽象」荷花?我又想,机内既然密不透光,是否也密不透湿了?后来才知道机内的胶卷没有水分凝聚。但当时气温实在太高,不到十分钟就恨不得躲回车内去。结果一帧作品也拍不到。
回到酒店,决定早睡早起,深信清晨的气温可以忍受。五时起床,五时三十分出发,六时十五分抵达场地,很热,但还可适应。太阳早出,已上升了三十角度,争取时间,立刻奔跑。这给我有长达两个小时的尽善尽美的摄影环境,眼之所见,皆诗也。平均每分钟按快门一次,两个小时的收获,可以出版或展览的作品达三十余帧。这是我摄影以来最丰收的两个小时。可惜到了清晨八时十五分,陪伴着的太太说太热了,要鸣金收兵。太太喜欢舍命陪君子,她说太热一定热不可耐。我呢?全身湿透,乐极忘形,但太太叫停也就停了。
要出版一本题为《荷乡掠影》的摄影集,作品不应该全是荷花。园野的乡土气息应该占一半篇幅,所以过了个多月,天气可人,我重临荷花荡。荷花大都谢了,不打紧,因为这回要摄的是园野、花草、树木之类。朋友安排了住在荷花荡之内的一间舒适房子,清晨五时起床,一出门就是园野。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太阳不出来,在没有阳光的环境下勉强拍摄两个小时,败兴而归。殊不知八时回到居所,太阳出来了,立刻再赶出去奔跑。
早上八时的阳光比不上六时的那样迷人,但还是远胜于无。意外的收获是摄得几帧鹅群。白鹅真的可爱,既听话,又上镜。心想,难怪王羲之昔日为这些傻里傻气却又天真潇洒的家禽倾倒了。结集出书,白鹅这一辑的名目当然是李白的诗句:「应写黄庭换白鹅!」是美丽的故事,令人向往:王羲之用心以书法写了后来因为他而变得大名鼎鼎的《黄庭经》,向一个「识货」的道士换取了一小群白鹅。传说右军认为执到宝,自己大有消费者盈余也。
也摄得几帧可以入「集」的渡船,四顾无人,该辑的名目免不了是「野渡无人舟自横」,有点老土,但诗意是肯定的。又摄得两帧白羊群,憩息于水旁的绿草上,晨光还算熹微,如诗如画,但想不到前人的诗句为题,就归纳在鹅群那辑吧。
结集的作品数量不够吗?大自然永远诗意盎然,可爱的花草树木信手拈来,俯拾即是,就算我只有李白的小半才华也应该是倚马可待的。
田园摄影,有了构图与空间处理的基础,来来去去都是取诗意与光的变幻。诗意是感受,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不可强求。光的变幻要看得快,可取的往往是一瞬之间。经验惯了,其变幻可以预测,而有时为了等一个倒影要呆坐一两个小时。云的浮动可以坏大事,而有时没有云,日落西山,太阳无端端地给霞雾掩盖了。由于这些原因,户外摄影永远讲一点机缘巧合,要把握时机,而这正是摄影的趣味所在。
一旦所有适合的自然环境都在眼前,个中能手当然知道,禁不住迅速奔跑,脑子快如闪电,其紧张刺激彷佛钓上一尾巨鱼,又或像学生考大试,两三个小时过去了也不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