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2.09.12)MadeInChina

(2002-09-12 16:51:34)
分类: 五常谈经济

是朋友的随意观察,不是什么专家统计,作不得准。但很多朋友都那样说,且越来越多,不容易不信,作不得准也要说说吧。

 

首先是多伦多的姊姊大约一年前对我说,加拿大一般商场的日用品,八成是中国制造的。这个姊姊从来不夸张。三个月前一位多年不见的三藩市朋友说,那里商场的日用品,九成是中国制造。这朋友的儿子三十多岁,不同意老父之见,说他替自己的儿子买玩具时作过估计,大约只有七成是中国制造。最近一位留学日本的女孩子告诉我,在日本的商场,中国的产品占七成。

 

中国人看中国制造,免不了有点自豪,夸张一下是容易理解的。老实说,我不大相信历来采取“保护”政策的日本会有那么多中国货。当然,上述所说的只是一般日用品,不是什么世界名牌。

 

最近又听到,国产的影碟机只卖港元数百,比日本两千元的名牌还要好,因为凡是小影碟都照播无误,有码必解。深圳的朋友解释说,国内盗版多,所以中国制造的影碟机是什么版都可以应付。听来有道理。

 

奇怪的是两星期前一位朋友请吃饭,他的太太说,国产的冰箱(雪柜),最好的比美国名牌Sub-Zero还要好。不容易相信!美国的豪宅,通常选用价格特高的Sub-Zero。这位太太我认识了二十年,对事物的判断历来可靠。

 

无可置疑,不管我们怎样对上述的观察打折扣,中国开始成功地从农业转向工业,而这是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说了很多年需要向工业发展,但以打进世界市场的准则衡量,今天才算是有瞄头。是比“瞄头”多一点吧。美国的鬼佬朋友一致同意中国已经是一个制造国。是的,中国的工业发展令举世瞩目。

 

值得高兴,但不要自满。从比例上看,中国的工业发展还落后于南韩。九七金融风暴后,亚洲的小邦或小区中,南韩是唯一卷土重来的。了不起,是值得调查研究的经济现象。读者认为中国比南韩大多少倍呢?如果整个中国都像南韩,世界会是怎样了?

工业产品要打进国际市场只有一个重要的准则:价廉物美。这是小学生也知道的。但怎样才可以有价廉物美的产品,是另一个问题。印度的劳力工资比今天中国的相宜,而印度是个聪明的民族,天才辈出,但搞来搞去也不成气候。是的,说印度的经济快要起飞,或已经起飞了之说,我们听到很多次,但也听到还是一穷二白,行乞的所在皆是。这些都作不得准,作得准的是我们不容易在世界各地多见印度的产品。

其它的亚洲经验也值得我们思考。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其工业产品在国际上历来榜上无名。台湾曾经是榜上有名的,但自亚洲金融风暴后,节节败退,没有南韩那种英雄本色——虽然那次风暴,台湾所遭受的冲击比南韩小得多。

要怎样解释上述的不同发展呢?回头再看连小学生也知道的价廉物美的准则吧。价廉很容易。任何劳力工资低下的地区,加上地价或地租不高,其产品价廉。问题是,价廉而物不美(质量不够高档)是不能打进国际市场的。这是因为国际贸易有运费,有关税,有手续费,而这些加起来的费用相当可观。低档产品加上这些费用,正如广东俗语所说的“妹仔大过主人婆”,使出口的低档产品的相对价格过高而少人问津。这是说,价廉而物不美的产品在本土可以有市场,但因为有运费及手续费的存在,要打进国际市场就不容易了。

倒转过来,要造出高档、优质的产品也不难。若干年前,印度政府就曾经以高资引进高科技机械,聘请外来的专业人士,制造出高档的纺织衣料。后来因为成本过高,放弃了。是的,困难不是在于高档或低档,而是要把产品造得价廉物美。今天中国的产品虽然不算很高档,但在一般的日用品而言,价廉物美是及格的。要不然,中国的产品不容易打进国际市场。天下的国家数以十计,为什么能在国际市场大行其道的只有那三几个国家?

答案是若要产品达到价廉物美之境,四个条件是必需的,而这四者的合并非常困难。第一个条件是有一个足以鼓励生产的产权制度。这方面虽然中国要改进的地方仍多,但经过二十年的制度改革,有瞄头,可以告慰。

第二,国家要有廉价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廉价劳力与土地。这条件中国及格有余。今天中国制造业的劳力工资,是美国的十分之一与二十分之一之间。土地呢?虽然农地美国的比中国的相宜,但因为环保等干预,厂房用地美国比中国高出好几倍。比起日本,中国的工资与地价差距更大了。

第三,大量生产的高档产品要有先进科技。这一点,虽然中国仍落后于先进之邦,但在大量引进外资下,科技随之而来。是制度的改革与廉价的生产要素吸引外资的,而外资进入中国把科技带进去。

第四——可能最难的——是制造行业若要搞得风起水涌,一个制造的文化很重要。这文化在中国一触即发,有几个原因。其一是中华民族历来以刻苦耐劳为美德,愿意拼搏的品性自古皆然。其二是文革期间,大学生选修专业学系往往惹祸上身,但工科或数学则格外安全。在这段及跟着而来的日子,中国盛产工程师及数学专材。其三是制造文化可大量从外地引进。这方面香港及台湾——尤其是香港——功不可没。昔日香港制造业中的手表、玩具、成衣,以国际销售量算是世界之冠,而首饰、印刷等行业,不是世界之冠亦不远矣。今天,这些行业全部北移,二十年来在南中国大兴土木。另一方面,上海邻近的昆山等地,台湾的厂商无数。

是中国之幸。如果国内能大事简化税制,改进法治,开放金融、通讯,则百尺竿头,更进多步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