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4.06.10)水蜜桃与小唐花

(2004-06-10 16:25:21)
分类: 五常谈艺术

儿子在研究院攻读生物基因,搞博士论文的研究不知搞了多少年了。还在搞。最近开始动笔,说三几个月可以完工。三岁多开始读幼儿班,算是一帆风顺,但今年三十二岁了,还在读。哲学与医学博士一起读,博士后还要作两年见习医生,之后再要作几年什么住院医生之类,等到第一份正规的工作时,起码三十六岁。这是未见官先打三百板,科技发达的时代是个发神经的时代。

一帆风顺,为什么博士论文的研究工作要做那么久呢?原来儿子攻读的那门学问,作研究几个实验一起做。这个完了,其它的还在继续,于是手痒起来,搞另一个新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怎会有大功告成的日子呢?两年前我很想对儿子说,适可而止,拿了第一个博士再算吧。然而,我完全不懂他研读的学问,不敢开口。另一方面,他的同学大都读到三十岁出头,还在读。

以儿子的研究起笔,因为自己今天搞摄影出书,也遇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麻烦,不知何时才得到一个心安理得的终结,然后转到书法去。

打算在一年之内出版五本摄影集,头三本——《流光幻影》、《荷乡掠影》、《武陵散记》——出得头头是道,每本都有终点。问题起于第四本,以江南——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为主题的那一集。江南是一个广泛的题材,我只能凭前人写江南给我的感受来处理,例如天气温暖(不可论冰雪)、水源充足(不要干枯之景)、田园秀丽、花草醉人。这样的题材多得不得了,转来转去,互相淘汰了好一段日子,再不是三几天功夫就凑够了作品成书。过于零散的作品不可取,但有代表性的项目又不容易想出来。水乡是江南的一个重要项目,两次尝试都天阴下雨,但总算得六帧作为一组。农产品比较容易,得十多帧。其它的组别不易,偶得零散之作,过不久就遭淘汰了。

我想到梅花。今年二月赶到上海去摄梅,想不到,只五个小时就获得近八十帧称意的作品,足以独立成书。于是要另找题材,很头痛。我想到桃花,但桃花活像鸡毛帚,难怪中国的诗人绝少咏桃。

四月在上海,听到某地有桃花展出,姑且去看看,桃树还小,没有势,而场地人工化,缺乏天然之美。可幸无意间我找到另一个地方,满是老了的桃树,干黑而苍劲,左弯右曲,气度不凡。怎会有这样上镜的桃花呢?农民说,那是水蜜桃,非鸡毛帚之桃树也。其花粉红,不及梅的高雅;其枝若梅,只略逊;其干则远胜梅矣。遍地黄花——我以为是油菜花,但农民说是小唐菜的花,非油菜花也——与苍劲的黑干衬托起来,加上粉红色的桃花,仙境也。

不到一个小时我就摄得需要的八帧,作为江南摄影集的一组。见到一些桃叶开始长出来,知道充其量只有两三天的摄影时间。挂个电话给黄贵权,告诉他找到难得一见的摄影好去处,但恐怕所余时间无多:我知道老了的水蜜桃与地上的小唐花加起来,是黄医生的摄影功力所在。二十个小时后他飞到上海,我和太太接机后就直奔桃花源去也。找错了地方,误打误撞,竟然找到另一个比早一天更美妙的桃花源。

黄医生为摄影走遍天下,也说没有遇到过那样妙绝的摄影场地。因为已摄得足够的水蜜桃,我没有带相机,只陪太子读书。过了一天再去,禁不住也带了相机,与黄医生一起拍摄了两天。真是信手拈来,俯拾即是,共获可出版的作品七十,跟着几番淘汰,剩三十五。这样,与其它作品加起来有七十七,是一本很充分的摄影集了。其中再机缘巧合,摄得一组很可爱的花,不知何名,后来黄医生说是罂粟花,是产鸦片的。我想,花朵娇媚如斯,怪不得鸦片可以醉人!

七十七帧作品中四十多帧是花,说是江南有点说不过去。既然意念来自杜工部的绝句,就以《落花时节》为书名吧。西历四、五月的江南,不是落花时节是什么?

到今天还不大明白,为什么摄影艺术的处理我与一些专家有那样大的分歧。一些专家朋友认为一年摄得两三帧佳作算是奇迹,而我在半个小时内不超此数就大叹倒霉。一个局部的解释,是专家们以每帧作品论成果,我搞的却要从整本书看。一书之内的作品有冲突,或感情的表达不像是同一个作者,作品张张精彩也是失败的。久不久才摄得一帧佳作,合并起来不容易成为一件可取的艺术作品。我们今天在市场见到的艺术作品书籍,要不是介绍一门画派,就是介绍一些名家。我没有资格搞这些,只希望读者能购买一本可以消闲的艺术整体。

另一个解释,是专家朋友大都曾经是国际沙龙比赛的名将,而这种比赛重视难得的作品。我曾经说过,容易的艺术不是好艺术,但难得的作品不一定是艺术。对我来说,一个小时摄得十帧佳作并不苛求,但这是容易吗?很难说。昔日曹子建三步成诗,李太白可能只用两步。在适当的环境下,我要走一百步才有信心摄得一帧可取之作,你说难不难?更不容易的,是一九五八年我在多伦多作过职业摄影师,六十年代初期在好莱坞传授过人像光法,发表过摄影技术文章,在大学敎过西方艺术历史,而更重要的是今天还背得出中国的诗词数百首。这些是不容易的累积,我只不过是意之所至地把这些累积带进摄影作品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拍摄罂粟花之前我和太太计划了到徽州一行,打算摄些田园景色加进江南那本结集去。殊不知三天的操作得可出版的九十多帧,黄医生与陈平代为淘汰后剩七十七。之后再翻阅自己早就淘汰了的,发觉有些是淘汰错了,总数再回升至九十多帧,太多了,要再淘汰。

本来打算一年出版五本摄影集,但不到一年就凑够了六本的作品。摄影极像钓鱼,每次按一下快门就像抽一下鱼丝,有没有鱼(作品)上钩钓者自知;紧张刺激,比什么经济分析过瘾得多了。可惜人老了,还有那么多的其它造诣要争取,封机的日子不远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