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4.04.15)中国为什么要舍农转工?

(2004-04-15 13:04:15)
分类: 五常谈经济

最近在《南窗集》发表了三期关于中国的农民问题,不打算再写,但徇众要求,要补加两个重要的注脚。这是第一个:解释如果不舍农转工,中国的经济不可能有大成。有四点。

 

(一)说过的,中国人口密度高,人均的农地面积太小,如果过半的人口是农民,他们不可能达到小康。中国的农民是要下降至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经济才有大作为的。今天的农民人口下降了不少,工商业与国民收入增长得快,而农产品之价还是很低。这个近于奇迹的发展,除了农民的工资低廉外,主要是饲养行业发展得好。无论家禽、海河鲜等都采用密集饲养的方法,神州大地随处可见。集密饲养需要的土地面积大减,救一救,但要大幅提升农民的生活,不减少农民人口无法办到。

 

(二)人口众多的大国要把经济搞起来,不能不依靠制造业(工业)为主要命脉。细小之区可靠金融、服务、旅游,甚至单靠开赌而有可观的人均收入;人少地大之邦可碰运气,靠天然资源而使举国吃之不尽。中国的天然资源不见经传,且人口密度奇高,不以工业为主是搞不起来的。可幸人的脑子是最有价值的资源。这方面中国多得很,只是一般未经雕琢而已。想想吧。先进之邦,食料的费用不到人均收入的百分之十。据说今天中国的人口百分之七十是农民(应该少一点,因为兼职的不易算),怎可以把食料的人均费用减至百分之十呢?美国的农民是人口的百分之七,且有大量农产品出口。

 

(三)这点重要。回顾历史,人类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知识的增加。然而,农业的知识增加比工业的慢很多。虽说密集饲养不少是新知识,杀虫与施肥有点新化学,加上以胶布作简陋的温室,但中国的种植的方法基本上还是数千年前的。

 

相信我吧。脑子的运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而这方面工业用起来无尽无穷也。一个小小的脑子,其知识的累积可以多得惊人。新产品与新方法,工业特别多,而这些到今天还没有谁可以指出一个限度。我建议设法提升中国农民的知识水平,为的是要给他们一些基础,好叫他们转到工业去时懂得把脑子多用一下。

 

(四)这点也重要。以专业而分工合作可以把产出增加数以千万倍计——这点我在其他文章细说过了。然而,专业分工大量增产,主要在工业出现。农业当然也可以分工合作,但机会不多,与工业的专业增产的幅度相去甚远。可不是吗?一个农民种瓜又种菜,锄地又施肥,既下种又收成。工业呢?一个专于某产品某部分工作的人通常不懂——甚至不知道——工厂之内其他部门的工人做的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专业往往也专于思考。一个在工业任职的人通常不是个发明家,但因为产品变化多端,小主意每个人都可以想出来。这些小思想可以积少成多,也可以累积起来而合并使用。其他不论,工业产品的设计就是一门重要而庞大的行业,但我们不容易找到农产品设计师。

 

下期我会写第二个注脚,解释为什么不让农产品自由进出口是愚蠢的事。

 

 

《中国农民系列》之三:农业革命的效果

《中国农民系列》之五:要开放农产品进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