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4.08.17)费解的现象

(2004-08-17 12:27:31)
分类: 五常谈经济

这几个月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上升了不少。没有看到正式的统计,但一份刊物说升幅高达百分之三十,可能是指某些农产品,也可能高估了。可靠的是,家庭主妇一般说街市之价上升得快。

不久前发表《经济试题一则》,我以政府补贴某些有国际市价的农产品作解释。逻辑没有错,但其后获得的资料,显示国内不同地区的补贴方法不同,而除了一两个地区(例如北京),一般补贴甚微,不足以解释目前的农产品价格上升。中央农业部有补贴农植的计划,不是补小麦与玉米的种植,而是补米稻。但这补贴还未推出(可能本月推出),前思后想,就算补贴将会实行的预期形成了,农产品之价上升也不容易提前几个月发生。据说计划补米稻,如果推出,会是不小的补贴。

解释农产品价格上升不容易。今年举国大丰收,中央不再批农地转为工业用地,而农民转往工业的速度下降,导致多个地区有「民工荒」的现象。这些局限转变的含意,都指向农产品价格会下降那一方。但我们见到的却相反,价格上升了。

我们不容易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解释目前的农产品价格上升。可观的增长率持续了好些年,但农产品价格的明显上升只是这几个月才发生。也不容易用通胀作解释——百分之三至四的通胀率不足道,与农产品的价格上升相去甚远。

我的直觉,是这次来得有点突然的、幅度不少的农产品价格上升,可能与政府决定不再批农地转工地有关。此不批也,对经济发展可能坏也可能好,要看不批的目的与之后的安排。如果不批是为了保护农业,则大为不妥。这点我说过几次,不再说。但如果不批是为了将农地的产权交到农民的手上,其后有策划地让农地转工地,收益由农民与地区政府分享,是好的,但看来不像是北京的意图。

手头上完全没有关于目前不批工业用地之后的策划资料,不知葫芦藏着什么药,不敢妄下判断。希望读者有以教我。通常在文章上征求资料,读者的帮忙不少。我不懂得怎样回复电邮,加上邮件多,很少回应。这里大叫一声道歉,希望提供资料的君子们放我一马,继续提供。

太太可以作证,我日常彷佛看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行为,其实全部收进脑子里。最近请一位女孩子翻阅有关不同省份的不同农业补贴资料,之后给我解说。解说时我躺在床上,看似睡着,也差不多睡着。女孩向太太投诉,说我睡了,但其实她说的我可以从头到尾背出来。睡归睡,听归听,可以互不相干。印在脑子里的资料,在某夜梦中会整理得清楚,找到问题的答案。

回头说不批农地转工地,一个可能,是某种农地产权的安排会使农地的租值上升,因而导致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是不坏的发展,会否发生这种产权安排不得而知。这是说,不批农地转为工地,农产品之价是理应下降的。但如果这不批是为了界定农民的土地产权,在某些安排下农地的租值或机会成本会上升,而这上升会推高农产品之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