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常谈经济 |
为《南窗集》写《恐怖活动的经济分析》,题材特别,委托御用画师黄黑蛮画「恐怖」插图。黑蛮在故乡凤凰度假,画成后以邮局快邮寄出,五天也收不到,逼着要以一帧后备的风景画代替。
这次《壹周刊》与我这方的「追」画过程,可歌可泣。大家以长途电话与黑蛮联络多次,也以短途电话与黑蛮在香港的家联络多次。大家频频与邮局联络,不在话下,但邮局没有追查邮件的迅速安排。如果黑蛮用私营邮递,通常一天可达,最多两天,而在任何时刻,一个电话给邮递公司,告诉他们邮件号码,不到一分钟,会知道邮件是在哪个地方,什么时候可达目的地。
私营邮递也相宜。上门收件,先以电话联络而上门交件,香港与深圳之间是首公斤二十或三十元,而在国内同一或相近城市,首公斤只是十元。一公斤之上每公斤半价。收件随传随到,礼貌周到,而服务包括代填表格等。
这些年因为私营邮递兴盛,香港邮局职员的服务态度大有改进,令人欣赏。问题是,更重要的交件准时却办不到。在香港邮局以快邮寄书给身在多伦多的姊姊,一次期长两个月,一次三个星期,最快那次是十天。邮局快邮寄书给身在洛杉矶的赫舒拉发,好一点,但一个星期算是快,三次中有一次六个星期,期间屡次查询不知踪迹。私营邮递,三天保证到达,而其间任何时刻都知道邮件何在。邮费差不多,这使我责问替我处理邮件的:「中了那么多次政府邮局之计,为什么还要用政府邮局呢?」
四十年前翻阅高斯写的英国邮政历史,知道初期是私营的,后来因为政治因素,发展至政府垄断邮政,把私营的淘汰了。六十年代的美国,邮政也是政府垄断,服务不错。困难是政府政要补贴很多,八十年代起,邮费不断上升,因而容许了私营邮递公司的参进。后者今天搞得很大,有飞机队伍。一国之内的邮件,我认为处理得最好的,还是今天国内骑着电单车的、每天每员上门收大约四十邮件的服务。工资低廉是一个原因。
我们不容易明白为什么政府邮局在今天的竞争下还可以生存。私营的快而准、上门收件,而以整套服务算价格比政府的低相当多。加上今时不同往日,通讯有长途电话,有电邮,有传真,政府邮局怎还可以不被淘汰呢?
比起私营的,政府邮局的生存困难主要是两方面。其一老生常谈:不是自己的钱监管的人不会那样拚命、那样细心。其二更重要。那就是劳工的合约处理政府机构历来困难。试用后的员工不易解雇,不能用件工,加上退休金、假日、医疗等,合约的不够弹性是不易与私营竞争的。
我认为政府邮局之还可以生存,是补贴。直接的补贴大家都知道。间接的补贴,是邮政总局与多间分局与无数的邮箱,大都是政府的物业,不用交租。何必花这些钱呢?把邮局及其资产都卖出去,所获之价足以遣散职员,而私营的服务会因为竞争增加而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