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4.07.24)美丽与幽美不同

(2004-07-24 16:57:19)
分类: 五常谈艺术

冯汉复到纽西兰走了十天,回来后对那里的风景说得天花乱坠。摄了不少相片给我看,果然美丽非凡。问题是美景如斯,我看不到一个李白,看不到一个杜牧,也看不到一个苏东坡。换言之,我看不到诗意,引不起我的感情,见到的仿佛是一个美丽而不懂得谈恋爱的女人。

这就带来这里要说的话题。作为炎黄子孙,生长于中国的诗词与艺术的文化传统,我对纽西兰的美景看不惯,骤眼看来在感情上缺少了沟通不难理解。但真的只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使外地的美景触动不了我的情感吗?还是外地的美景本身缺少了情意?我认为两方面都是原因。

支持文化背景影响我们对景物的看法,可见于旅游中国的西洋鬼子对神州风景的评价。他们说美丽,说奇怪,说有趣,但没有说看到一首诗。支持外地的美景缺少了情意的看法,是西方的诗虽然写得好,但论及以景写情,或以情写景,尤其是写山山水水、草木竹石等题材,我们的诗人远胜老外是无可置疑的。

艺术上,无论是雕塑、建筑、音乐、绘画(十七世纪起)、小说、戏剧等,我们都被西方比下去。他们没有书法,无从比较,但诗词与写景写情的「序」或「赋」,凡与景、情有关的,我们胜来容易。

我不认为我们是一个感情格外丰富的民族。历史的经验不支持这样看,而艺术整体的发展更不支持了。然而,触景生情这回事,老外可没有像我们那样容易地流下泪来。是景之别也,非人之别也。

一年来为了搞摄影,我在国内跑过不少地方,所到之处,无不细心地体会、细心地看。这经历使我明白为什么我们曾经出现了像李白那样的诗人。中国的风景不是美丽,而是幽美。满是幽美之景的国家,地球上似乎只有中国。

我说的幽美,是指可以容易地触发感情的景物,容易地触发遐思,仿佛是一个惹人谈恋爱的女人。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我认为中国的景物使人有幽美之感,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我们的景物大有古意。你不需要是什么地质学家或植物学家,但见到奇山巨石、苍松芳草,你不由得感到这些曾经历尽沧桑,有很多往事要向你细说。事实上中国是个古国,数十年后因为经济发展会变成怎样不得而知,但今天,古屋、古田、古村落等触目皆是。古意令人怀古,这是幽美使人遐思之一也。

其二是中国的景物有苦意。大家都知道好艺术往往有点苦味。只要离开了因为经济发展而促成的高楼大厦或工厂满布,见到的田园皆有苦意。不是人民公社或文革期间那种毫无艺术味道的苦,而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粒粒皆辛苦。是的,今天我们还可以在国内随处见到陶渊明昔日写下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还是用牛耕田免不了有点苦味,而无论村居、小径、菜圃、梯田等都使人体会到农民的血汗,但有诗意,很幽美的。

朋友,多到神州大地走走吧。今天因为交通有了长进,幽美之境正如苏学士说的「取之无尽」。但经济发展得那样快,我们无从估计这幽美的整体可以维持多久。经济与科技发达是有代价的。个人不大愿意付出的代价,是今天还可以见到的「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