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五常
张五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649
  • 关注人气:228,7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2.12.14)享乐指数不利香港

(2002-12-14 11:37:02)
分类: 五常谈经济

两年多前谢世、曾经是哈佛大学的经济系主任Zvi Griliches,是多年老友。二次大战时,他和我差不多因为营养不足而遭淘汰:他在德军枪下的集中营;我在广西逃难,在旷野找到什么就吃什么。在芝大时大家展示自己小腿上的疤痕——那营养不足而近于死亡的证据——之后惺惺相惜起来了。我们半开玩笑地问:为什么我们的智商没有因为少小时营养不足而下降?

Griliches是搞数量经济(econometrics)的,搞得浅,是大师了,没有拿得诺贝尔奖令人惋惜。他也搞数量经济中的享乐指数(hedonic index)。既为大师,他当然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享乐或快乐不能相比,也明白只要收入的分配有转移,社会的享乐是上升还是下降了不容易量度。

我问他:「享乐指数是搞什么鬼的?」他解释是试图找出一种指数,能把生活水平作比较客观的衡量。我再问:「有收获吗?」他摇头叹息:「遇到质量不同,非常头痛。」

以八十年代的上海与香港为例吧。那时上海的食肆、酒店、楼宇、汽车、服务等,在质量上一般地远低于香港;香港有钱可以买到的生活享受,上海有钱也买不到。这是说,无论上海的物价、楼价、服务价等怎样相宜,香港有的上海没有,生活水平怎可以相比呢?比较客观的享乐指数比较,大致上是要你有我又有,或大家有相近的质量,才可以看收入与物价等数字来算呀算的比较一番。

十年人事几番新。十年以来,上海与国内各大城市的质量上升,使我们刮目相看。当然,质量上,好些城市还远低于香港,但这几年到过上海的朋友都在说什么新天地,什么楼高八层的海鲜食肆,而在香港比邻的深圳,不久前开业的威尼斯酒店,横看直看也不比香港任何顶级酒店差。

是的,中国的迅速质量发展解决了昔日Griliches闷闷不乐的问题:今天中国的一些城市,其享乐指数大可与香港的相比。一比之下,香港的困境就显得明确了。我大略一算,类同的生活享乐,上海的金钱费用大约是香港的四分之一;深圳比较贵,但也只是香港的三分之一而已。懂得说北方话的台湾佬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据说已经有六十万移居到上海一带。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我们历来看不上眼的表叔突然间高档起来了?说中国人有先天智慧,能刻苦耐劳,学得快,是对的,但问题是:那所谓落后或发展中的国家不计其数,为什么只有中国的发展得天独厚。当然,产权制度的改革有决定性,但这改革主要是八十年代,而质量的急升却是九十年代。那是为什么?

上述的因素有助,但我认为决定国内的质量急升,主要是人民币在九十年代初期的大贬值与跟着而来的通缩,使国内的楼价、物价、工资等远低于台湾及香港的:九十年代中期,国内的物价与工资大约是港台的八分之一吧。另一方面,中、港、台是同一民族,其品味需求有连贯性。这样一来,在国内投资的人,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都知道提高质量有利可图。因为物价与工资有那样大的差距,大手搞质量博得过。

相信我吧。多给一个国内酒店的服务员每月五百元人民币,说明是买「礼貌」的,一夜之间这服务员会判若两人。然而,与外地相比,这五百元微不足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