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五常谈经济 |
人的一生不容易遇上目前的非典型肺炎那样严重的瘟疫。我们读到或听到数之不尽的报道,综合其可信及没有矛盾的,可以分析一下处理瘟疫扩散的困难。世卫组织当然是专科,但他们集中于救亡,没有指出控制扩散的困难所在。
首先要说的,是目前的肺炎瘟疫有一项奇怪的地方。美国的专家认为那是难得一见的极易传染的病毒,但被染的人数却奇怪地少。以最严重的香港为例,人口六百多万,扩散了个多月,染者不到一千六百。(拿开了淘大,每日的感染人数奇怪地是平线一条——每日二十多人。)这可见此疾传染说易甚易,说难也难。有些地方,如澳门,应有却没有。这个易难不相称的现象可能是解释该病毒怎样传染的关键。
令人生畏的,是受染者其病甚重,且死亡率高。从香港看,早些时说死亡率在染者的百分之三、四之间,与典型肺炎无异。我当时不同意,因为该百分率是以入院者与死亡者相比,不是以出院者与死亡者相比。后者近百分之十七。以出院者落墨减一点为准,最终的死亡率应该近百分之十五。没有先进的治疗——如果今天是一百年前——死亡率起码倍升。这可与十四世纪欧洲的黑死病相比,的确是严重了。
我认为香港政府的失策,是没有在第一时间中肯地公布,继而吞吞吐吐,继而大叫大嚷。扩散后大事公布,是否明智很难说,因为起码有三个负面效果。其一是扩散后宣扬会引起恐慌。怕死之人甚众,有什么伤风鼻塞就跑到医院急症室去叫救命,冇事变作有事。其二是一时间不少人升级为专家,报章发表的高见天天不同,什么灵丹妙药的广告多的是。这些是会增加社会混乱的。其三,可能最重要,是不少人闻疾色变,躲在家里,足不出户。
说后者可能最重要,是因为几天前读到一篇我认为是最有分量的、一位美国专业教授写的文章。他说这肺炎是季节性的,到夏天多半会大减或消失,但明年可能卷土重来。他补充说,温度本身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寒冷的天气,市民较少出户,室内空气欠佳,较易传染。我于是想,香港不寒冷,但因为风声鹤唳,市民更少出户!(此疾有轻重之分,我认为香港的死亡率特别高可能是因为住在石屎森林的人被吓得不出户,长期「吸毒」。)
上述是处理瘟疫的一个困难。第一时间不中肯慎重地公布,扩散后就不容易适当地公布了。广州的例子有点说服力。一月爆发时他们没有隐瞒,也没有公布。隐瞒与不公布是两回事(隐瞒是虚报,不是无报)。说没有隐瞒,是新种肺炎当时在广州街知巷闻,板蓝根被抢购一空。扩散了他们也没有公布。那里的朋友说,食肆继续客似云来,书局与公共汽车有人满之患。舞照跳,课照上,生意照做。于今回顾,广州的染病与病亡人数跟香港的相若,但经济的损失香港大得多了。
第二个处理瘟疫的困难,也是要争取第一时间。遍读报道,防止瘟疫扩散只有一个可靠方法:隔离——染者要隔离,染者的家属也要隔离。扩散后才隔离的效果不大,而如果染者近万,医院与医务人员是不足够应付的。
结论是明显的。处理瘟疫的重点是争取时间。凡有什么离奇怪症,会传染的,要第一时间公布,第一时间隔离。可惜这时间很短暂,扩散了就不容易知道怎样做才对——这是我读到及听到而综合的没有矛盾的结论。
还有一点。最近有人建议香港设立专为治理传染病的医院。有专家赞成;有专家反对。读者怎样看?我是偏于反对的。主要原因,是传染病医院有多种传染病,很多染者会不愿意进入。于是,政府不瞒疾者瞒,传染增加,是另一个头痛问题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