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5.06.28)从千篇文章想到的

(2005-06-28 18:07:34)
分类: 五常谈艺术

为自己的英语文章结集写一个中文长序(是仿效《佃农理论》再版加一个中文长序),提到自己的中语文章近千篇,跟算清楚一点,是逾千篇了。这些是三卷本《经济解释》之外的中语文章。是不是散文很难说。有些肯定是,有些自己不知道是哪种文体。

 

以香港的写稿准则衡量,一千篇是细数字。陶杰可以一年逾二千!林山木一年二百五,写了数十年,万篇也!不能说这些君子粗制滥造:可能发了神经,但世界上真的有天才这回事。然而,从自己出身的西方学术传统衡量,一千篇绝对是多产。佛利民当年为《新闻周刊》写专栏,写了多年加起来不到千篇。贝加更远为不及。

 

任何算得上是「写手」的,下笔成文没有问题,只是找题材非常头痛。救我一救是当年读书读得杂,什么题材都可以写。话虽如此,找题材不容易。想到了题材,禁不住要动笔,思如泉涌,一挥而就——这样的文章最称意,可惜如此这般的际遇不是那么多。

 

我的英语文章只有三十多篇,在正规学报发表的不到三十,认真动笔的不到二十,而自己称意的不过十五。不算是少产:多产的经济学者存在,但拿得出三几篇有少许重量的不多见。

 

这就带来我要说的话题。在自己的千篇中语文章中,大约一半论经济,其中总有三几十篇的论点与思维不会在自己称意的十多篇英语文章之下。思维可比,但如果以英文动笔,要打进名学报,每篇起码要多花一百倍时间。不是英语的困难,而是学报的要求,要发展扩充,要反覆辩证,也要加进细节资料、引经据典。思维与要点差不多,多花一百倍时间值得吗?这是问题。

 

如果要在大学为生计,要拿得终生雇用合约,或要升级,这一百倍时间非花不可。打不进正规学报在大学不会有前途。如果要名留青史,或者说要文章传世,这一百倍时间也是要花的。这是因为如果精彩的思维只说三几句,自己不把这几句发展得洋洋数十页,反反覆覆地左证右证,那思维会被他人抄袭,被他人发展,传世的是他人。

 

如果只为自己的兴趣思想——彷佛陶渊明的每有会意,欣然忘食——不管其他,那么一百倍的时间就不值得花了——三几倍也不值得花。

 

学术世界既不公平,也不清高,往往丑陋。有些「学者」得过且过,认为抄袭不言出处可以「过关」,他们会这样做。创意贫乏的学者甚众,瞒天过海的不少。也有些学者非常敏感,动不动说他人抄袭,吵将起来。有些为恐自己的思想不能传世,重复又重复自己说过的,其实思维不怎么样,说一次已经太多。

 

衷心佩服戴维德、艾智仁等人。他们的口述传统知名行内,但永远不计较他人抄袭。高人之见,可用则用,我当然抄而袭之,只是永远说明出处。不相信多说几句感激之辞他人会小看我。

 

至于他人抄我而不言出处,我计较吗?想计,但懒得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