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常谈经济 |
今年一月,依照世贸协议,欧洲与美国取消了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配额。中国纺织品跟着大量涌进,欧盟与中国达成协议,重施配额至二○○八年。美国与中国谈不来,要在
中国的纺织品大举涌进欧美,使欧美阵脚大乱。一个因素,是进出口商预期政府会重施管制,于是抢先输进,但主要的因素还是欧美的政府事前算错数。世贸协议不是话协就协,而是经过多年洽商,大家讨价还价,互相认为有利可图才协定的。该协议施行后中国义无反顾,言而有信,但欧美却显得手忙脚乱,叫起救命来。为什么呢?压力团体的麻烦他们不可能不预先知道,而世贸协议的条文早就请教过压力团体。结论只有一个:欧美的政府低估了炎黄子孙的生产力,低估了很多。
思往事,感慨千万。抗日胜利六十周年,到处大举庆祝。有什么值得庆祝呢?当年以国小知名的日本仔东炸珍珠港,同一天西炸启德机场,跟着派兵占领太平洋一带,余下来一小撮萝卜头就把神州杀得乌天黑地。这是耻辱。要是在梦中你问我这个老人家要怎样「庆祝」才对,我会说:再打过!
说炎黄子孙贪生怕死不对,但历史说汉人是不喜欢打仗的。中国人有时欺骗,有时盗窃,假冒频频,而今天在网上喜欢吵骂,但没有几个是鲁迅笔下的阿Q。他们吃得苦:一个女人可以一只手抱婴儿喂奶,另一只手车衣;一个农民可以只凭一瓶清水,几片面包,跑到工厂区作园艺十七个小时。他们肯拼搏:抗战期间,上海拉黄包车的苦力,操业后平均寿命只有五年,但明知故犯,参与者众。他们的手工艺好得出奇:寿山的微雕可以纳须弥于芥子,苏州的刺绣不见到不会相信。他们没有读过多少书,大智慧谈不上,但小聪明所在皆是。
前些时到浙江的义乌一行,那个以小商品市场知名的地方。观察后,我对同行的一位朋友说:中国的商人很奇特,只有数分钱利润的生意他们也做的。这位朋友的观察力不俗,立刻点头说同意。天生使然吧:中国的商人永远不算历史成本(过去的成本不应该算)。他们可以跟你议价半天(成为历史成本),然后多多少少总要做你的一小点生意。
回头说世贸协议,经过好几年的洽商期,老外就是摸不准上述的炎黄子孙的能耐,于是「中了计」。其实打错这种算盘没有什么大不了。地球一体化看来是早晚的事,调整不够快,或反应迟钝,会有一大段麻烦日子,也会让不知就里的舆论吵得头痛。但经济学里的比较优胜定律不可能错,开放贸易会互相得益,只是在调整期间,某些人会受损,或要转业,或收入下降。个人认为无可避免的大局转变,早一天「走位」适应是理智的。
不管怎样说,我还是担心中国老百姓的教育问题。能到国外求学的是很少数,而喝过洋水的今天在国内高人一等,显示着不大妥当的中西歧视。国内的学子求学认真,但大学一般办得不好。是敏感的话题,有机会我总要批评一下。我的遗憾,是中国还没有出现一群搞大学问的人。我知道,在适当的环境下,小聪明是会升为大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