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5.11.08)经济大师考古记(二之一)

(2005-11-08 13:56:09)
分类: 五常谈艺术

第一次怀疑国内地摊小贩出售的、众人皆说是假的古董,有真古物混在其中,起于价格太相宜,就是国内的低工资也造不出来。在地下掘出来是另一回事。

 

九十年代初期,为了学书法常到上海,在那里清早的地摊市场见到「古」玉件,不大的挂件,设计古雅精妙,工艺一流,开价人民币二三百,议价后八十至一百可成交。明显是仿制的更多,工艺奇劣,容易鉴别,价格减半。问题是,那些看来是古时珍品,人民币八十,比香港商店叫价数千的好得多,是不是真古物呢?朋友一般说是假,连自称专家的也这样说。问他们为什么?回应一律是价太低,不可能是真的。这就是了,他们认为价太低是假,我认为价太低是真。于是盘算,这些玉件设计件件不同、艺术品味高妙,转了几手才卖给我,第一个出售的人所得甚微。应该是真,但怎样证实呢?

 

我对太太说:「这样吧。如果这些玉件是仿制的,买之不尽,但如果是真古物,可以买尽,之后要等一段日子才有供应。价钱那么低,我们或可买尽,看看供应后果。」于是在两个早上,我们花了三、四万元,在地摊选出认为是古的,买尽。此尽也,尽到今天!(其后有少量出现过,今天于高檔商店偶见之。)

 

也是在那时,太太在地摊上看到一件她喜爱的大约十吋高的人物造像。我一看就说:「是晋瓷,有名的『药师』,国内的博物馆有两件,晋瓷假不了,但为什么是那样新的呢?」讨价还价后一百五十元人民币购得,一位专家朋友肯定是假:太新,价太低,如果是真的会在博物馆内。于是打赌三千元,作当时不少人相信的热释光验证,果然是晋代。这件药师造像有一天要交到中国的博物馆去——不是因为热释光,而是晋瓷若干世纪前失传,「药师」是最珍贵的代表作。

 

我为中国的古陶瓷可以改作「新」观调查了一段日子。知道碱酸不侵,但土藏痕迹那样重,怎可以新如昨天造的?考查所得,知道国内有翻新绝技,托有联系的朋友寄难看的去尝试,果然了得。后来知道方法分两部分,获知第一部分,在家中尝试过,第二部分是商业秘密。

宋代的汝窑曾经是稀世奇珍,但市场竟然出现,有精美绝伦的,也有远为粗劣的。此天下名窑只存在了二十多年,曾经估计只三十七件存世,台北故宫那件比较完整,估价天文,而就是碎片一块也被视为国宝。发生了什么事?

 

九年前听到河南原产地仿制汝窑,立刻派人到那里采购仿制样品,与我在市场找得的貌合神离,是两回事。再派人拿着我认为可能是「古」的汝窑走一趟,回报是仿制品不少,但一看而知有别。重要是市场找到的精品,比有证书的顶级仿制高很多,但价格远为相宜!再深入考查,结论是前者不可能是今天仿制,而是出土翻新。反覆推敲,我无从判断这些不是今天造的汝窑到不到宋。

 

北京某文物权威机构姗姗来迟,去年出版影碟,介绍宋徽宗时期的汝窑,说今天有真有假,真的其实相当多。我认为出土的有机会到宋,但不同意该权威说精致的是真,粗劣的是假——古代的名窑一般有几个质量层面。

 

个人之见,是出土汝窑翻新后优雅迷人,一看就知道是徽宗品味,既然不是今天仿制,价格相宜,哪管到不到宋,不收藏是大傻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