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韩松红色海洋中国经典科幻长篇科幻 |
分类: 科幻评论 |

《红色海洋》是一部很能代表韩松风格的长篇作品,韩松作品中的数大主题——“密室”生存、个体命运与终极关怀、暴力、历史的解构与重筑在其中都有淋漓表现。小说以描述一个封闭的、恐怖的、严酷的、充满血与浑浊的世界开卷,展示遥远未来中,全面移居至“红色”的海洋中的人类追捕与逃生、吃人与被吃的生活。随后作者提供了“红色”海洋的多种可能起源假说,这是一些寓言般的、具有复杂多义的假说,这些假说全面解构了人类的过去。在精细的语言关系中,我们熟知的历史与所有因果关系都成为了摇摆不定的暧昧存在。
韩松曾经旗帜鲜明地提出:科幻小说“是一种‘现代隐喻’。是作为‘结构寓言’的‘技术时代的神话’;它是一种‘推测小说’,是与现实拉开距离的‘陌生化’作品,代表着一种‘开放的系统’;同时,它又是一种‘有力地批评社会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式’”。他认为,“我们要写除了科学之外,更多的东西。”
在《红色海洋》中,韩松带领读者走进一个虚妄的时空,从纵的历史向度探讨个人和世界的终极命运。他以第一人称视角不动声色地展示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和本能、人性的消极和竞争的冷酷,他整合、浓缩人类史,提炼出警世的精髓,提供一份末日启示录。通过对人类命运的描写,韩松展示了一种奇特的历史观——人类的历史只不过是建立在“食”与“色”基础上生息繁衍的历史。“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种恶是不加掩饰的人性中的本恶——这种对人类兽性的挖掘及对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体现的探讨,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对人的复原和对人类文明理性精神的对抗和消解。
观照未来所具有的最直接的现实意义就是对历史和当下的重新认识,韩松在《红色海洋》中从这种奇特的宇宙观、历史观出发假设的未来也因此带有了深切的关怀当下的意味。他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解构与重筑以及对未来的种种预设,发掘出这三者之间的同一性,从而暴露出现实中被忽视被掩盖的阴暗一面,表达对严酷的当下现实的警醒——过去就是现在,现在也可能就是将来。“真相”以一种返照的方式存在于流动的时间之中,从而达到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内在同一。在作者看来,过去、现实与将来的“真相”是一样的,它们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除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历史观表达之外,充斥作品中的大量对性、暴力与死亡的描述也是《红色海洋》卓然不同于其他科幻作品的重要特征。书中充满奇诡的想象,记录着疯狂、血腥与暴行,充满阴郁美感,让人不寒而栗。这种从噩梦出发抵达梦魇的叙述,正是韩松的作品在中国特定的语境中不能被更大范围地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韩松作品中的暴力叙述在某种程度上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和历史中无处不在的暴力现象以及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精神结构和运作机制。从语言开始,韩松开始了对权威、正统的挑战。韩松以一种全然不同于中国科幻传统模式的语言方式,打破既定的常识观念的藩篱,表达了对文学真实性丰富而复杂的理解,“首先出现的是叙述语言,然后引出思维方式”。《红色海洋》中大量带有后现代主义因素及先锋写作色彩的写作技巧与暴力叙述恰是一种抗拒“不正常暴力”的“反暴力”。韩松在文本中构筑的幻想世界以反讽的方式同构了现实世界中的权力关系结构,因此,对于暴力的叙述及思考最终导向了对现实的批判性反思。正如先锋作家余华所说:“有些文本所以特别让人感觉到暴力,或被指责包含了多少暴力画面,其实是因为它们强烈解构了习以为自然的主流价值;日常人们对于某些暴力再现不假思索的指责,反映的很可能是对于习以为理所当然价值被质疑的不安。”在这里,语言不再只是表达的工具,它以其诡异怪诞与人们熟悉的现实背离,这正是一种对正统的解构,其触目惊心的效果正来自于正统背后的其他现实,即真相。
真相是什么?如前所说,《红色海洋》和韩松的其他作品一起试图展示的真相正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实”,这样的现实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实在的现实,而是“事实、想象、荒诞的现实,是过去、现在、将来的现实,是应有尽有的现实”。这种真相既对应于特定时代的社会结构,同时也是人类的基本精神结构或是生存境况的折射。
庞德说,“优秀的艺术都是这一种或那一种的现实主义。”科幻小说也是一样,它不应该只是未来学的或科学至上的,它应该更进一步——具有批评性,不管描写的角色或世界是如何的奇幻,但总是关于我们的故事。因此,科幻文学史上任何有意义的科幻文本总是被解读作介于模糊的象征和目标清晰的寓言之间。《红色海洋》正是韩松以极具锐气和冲击力的语言写作的一个述说真相的现代寓言,在其中,韩松试图揭示世界的多元性并且寻求某种终极感悟。这种指向形而上的精神性思考贯穿了他的所有作品,从而赋予韩松的文本一种直逼本质的深度模式。在韩松这里,中国原创科幻成为了一种真正的叙述艺术和虚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韩松是唯一的。
(杨蓓)
转自:幻想的边疆:http://www.wuyancentral.com/
前一篇:流转时空中的传奇/凌晨著
后一篇:高杉良《金融腐蚀列岛》/李重民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