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杰克;威廉森:《硅剑》前言:写给中国科幻小说

(2006-01-08 19:01:49)
标签:

外国科幻名著

美国科幻

杰克威廉森

硅剑

分类: 书讯书评
杰克;威廉森:《硅剑》前言:写给中国科幻小说    非常感谢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给我这样的机会,让《硅剑》得以与中国读者见面。
    从1979年起,我先后三次访问过中国。这些访问使我结交了很多好朋友,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紫禁城、明孝陵、秦始皇兵马俑;漫步长城、畅游筑坝前的三峡、泛舟漓江;成都、卧龙沟熊猫保护区、上海、杭州、内蒙……
    科幻小说的读者总喜欢作家为他们创造全新的幻想天地。对我来说,中国像小说中的新天地一样令人感到新奇和激动;她五千年的文明,她多采的文化,她丰富的历史,她的人民,都让我深深地感到迷恋和钦佩。
    科幻小说有时能对未来作出正确的预言,但这毕竟带有偶然性。科幻小说关注得更多的是未来的可能性、新技术的可能性、变化的可能性。科幻小说的任务并不在于作出预言,它所思考的,主要是关于新技术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冲击。人们一旦受到警告,便会对导致产生坏结果的种种行为有所警惕,最坏的情况也许就永远不会发生。
    《硅剑》所思考的,正是电子技术与信息革命的问题。电子通讯传递信息,而信息即力量。众所周知,从理论上说,电子通讯能让地球上任何一个个人学得任何知识。从实践上看,任何控制了他人信息的人,也便控制了他人的生活。无论是乐观或是悲观,想到这种未来的可能性总令人感到激动不已。《硅剑》无意对此作出回答;我只是提出问题。
    我已经95岁了,今日之我已非昔日之我。不过我很幸运,感觉很好。在亲友们的帮助下,我还能独立生活,还能享受生活的乐趣,继续写作。我的另一部长篇科幻小说《Terra  forming Earth》(地球)已于两年前出版。它思考的,是已过百万年以后地球上的生活的问题。其中一节《地球终结》获该年度(2001年)雨果奖和星云奖。最近我又完成了另一部长篇《The Stonehenge Gate》(石柱群)。这些小说堪谓“想象的历险”,它们支撑着我的生命。我将它们奉献出来与读者分享,为此又得一份快乐。
    Jack Williamson(杰克"威廉森) 2003年7月30 日写于美国新墨西哥州朴太尔斯
(姜云生译)
 
《硅剑》讲述将发生在不久将来的一个谋杀、阴谋和革命的故事。主人翁莱顿·巴斯托的哥哥是一位记者,他在追踪报道一个事件中被谋杀了,巴斯托跟踪至肯塔基州开始了他自己的调查。在麦考达姆县,他发现了谋杀其兄弟的线索,他兄弟的采访笔记上也暗示了一种威力无穷的新技术,叫作“硅剑”,当巴斯托进一步深入调查麦考达姆县及其统治该县的家庭秘密时,他发现自己也成为阴谋谋杀的对象,但他还是冒着生命危险,追查杀死他兄弟的凶手和硅剑的秘密。因为如果他不能及时揭露他们的阴谋的话,他们将会唆使麦考达姆县的人宣布脱离美国而独立——这是美国成立1500年以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情。他们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讳,是因为他们手中有着威力无穷的武器“硅剑”。他能在麦考达姆县四周设立一道攻不破的屏障,并能使军队得于无能为力的状态。巴斯托将了解到的情况通过特定的通道上报总统,在总统的支持下,军队与国民齐心协力,迫使麦考达姆县全部投降。

作者杰克"威廉森,世界科幻小说界的泰斗,20岁发表科幻处女作《金属人》,1976年获美国星云奖“科幻大师”称号,并获世界幻想组织授于的终身成就奖。曾任美国科幻作家协会主席。2001年《最后的地球》获星云奖、雨果奖。杰克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很多概念由他本人首次独创:1929年《来自火星的女孩》中首次描写在试管内播种的场面;1931年《太空王子》中首次出现太空栖息地以旋转模拟重力的构想;器官银行和器官移植也在他与弗雷德"保尔合作的小说《太空暗礁》中首次出现;《西逖故事》是第一部写反物质的小说;1951年在《龙岛》中第一个用“genetic engineering”(遗传工程)这个词;他发明的“terra forming”(仿地成形)一词后来被《牛津大词典》收录,意为“在外星球创建仿地球环境”。他的作品曾引领着世界科幻小说界的潮流。

主译者姜云生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蜚声于中国科幻文坛,现为世界科幻小说界的社会活动家、作家。曾用英语创作科幻小说在美国发表,用中文创作的科幻小说曾在世界华人圈中获得首届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小说类第二名,曾主编《台湾科幻小说大全——四十年名家名作精选》等。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当代外国科幻名著
书名:《硅剑》作者:(美)杰克·威廉森  译者:姜云生  姜倩
定价:19.8元    书号:ISBN 7-5427-2595-5/I·5
邮购:上海市中山北路832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发行科    邮编:20007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