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上海世博会
标签:
上海世博会城市管理立体交通文明成果引进消化 |
分类: 05家乡回忆 |
历经半年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於10月31日闭幕。本次世博会有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以及中外企业参展,7308万人员参观,开创了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以来参展规模和参观人数的新记录。有幸的是,我也成为七千万份之一名参观者。上海世博会为我带来感受文明成果的激情体验。


其实,感受体验从未进入世博会现场就已经开始。9月25日早晨,我偕同夫人和三妹先乘坐公交,再乘2号线后换乘7号线地铁到后滩站下车,这一路从大桥到隧道,从立交桥到地铁通道,观赏到了大上海借世博会之东风所开创的立体交通网线,令我俩开了眼。我夫人不断以“大手笔”三个字来赞叹。据我所知,上海的轨道交通到世博会开幕前已有15条线路,总里程为420公里。越江大桥和江底通道达21处,还有许多的高架通道,这对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无疑是大手笔举措。然而,上海人的聪明之处更在于文明管理的创新,将各类交通工具的换乘交接,甚至与商场进出交接於一体,加上路途明显标志以及公益性的“P+R”停车场,还有许多志愿人士提供交通指引服务,处处体现人性化的文明交通成果。其中二件事情使我感受尤深:一是每次到上海,我妹妹总要送我一张公共交通充值卡,有了此卡,可支付包括轨道车辆、公交、出租车、轮渡、货的运输、高速公路收费、旅游交通、停车场、部分加油站在内的费用,据说还扩展到了无锡和苏州公交。这一做法大大简化了乘车手续,加快了交通运输的节奏,提升了市民遵守公共秩序的自觉性。二是交通科学管理给予当地市民和各地游客潜在影响和引导。比如,各种通道的指引标记图标遍及各个叉道,世博期间,众多交通志愿者的加入,更使游客寻找目的地更加快捷和方便。而在繁忙的十字路口,红绿灯和佩戴红袖章志愿者相结合的管理,不仅保障了人们穿越马路的安全,而且对不习惯遵守交通规则的游客,产生了一种见红灯必须止步的从众教育效应,大上海的良好文化文明氛围和环境,就是从类似的“人机结合”管理中不断形成,影响和感染许多来上海参观世博会的国内外友人。




上午九点半,我们从地铁后滩站出口,进入世博会的外围区域,一批志愿者指引游客们候车或步行约一公里走向世博会8号门。此后的10个小时,我们重复着“走路、排队、参观”三个动作,在世博会的展馆现场徜徉。从进门发放的地图上看到,展区共分A、B、C、D、E五个区,分布在南浦大桥与芦浦大桥之间、黄浦江两岸约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其范围之大,展馆之多,绝不是一天能够走全的。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只逗留在C区,多选择排队人数少的馆进入。记得先入的是哥伦比亚馆,最后进入的是香港馆,只参观了不到20个馆。由于排队人数多,没能进入中国馆,也许是一个最大遗憾,但我三妹说了,中国馆将永久保留,今后还是有机会进入参观的。即使是这样,也把我们累得够呛,当晚七点多走出长清路出入口时,已经疲乏得走不动道。所以,“累”字成了我参观世博会的第一感受。但是事后想想,这累很值得,因为自己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人,这一次不用跨出国门,就可以一览世界文明的精华,置身於一个日常难以体验、跨越五州四海的空间里,也许是今生唯一的一次观摩了。




另一感受就是世博会所结出的文明成果。由于是走马观花,我感受不到太深远的意境。但许多场馆中可触可摸到的创新成果,已经加深了我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热情,也许是我一生从职於企业技术管理的缘故。城市追求“低碳”,是本届世博会的亮点:许多国家的场馆都展示了这方面的先进技术,伦敦案例馆以贝丁顿零碳社区为原型,结合上海的气候特征,通过节能设施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并采用可再生能源实现的二氧化碳零排放。瑞士馆用大豆纤维制成的红色幕帷,能发电,可天然降解。日本馆采用了先进循环式呼吸孔道技术,被比喻为能自动呼吸的场馆;由于我女儿移民加拿大,故更认真观察加拿大馆。远看该馆由三幢大型几何体建筑组成,展馆的中央是一片开放的公共区域。展馆外部墙体由一种特殊的温室绿叶植物覆盖,据说墙体的红杉木板分别捆绑在铁架上,世博会后可以轻松卸除,到时将运回加拿大用于其他建筑项目。雨水也将被排水系统回收,在展馆内需要水的地方重新使用。在排队进入场馆时,我发现在队列的一侧铁栏杆半腰,架设了一排排窄木条,供排队的人员临时休息,很是人性化,这在别的场馆不曾看见。进入场馆后,在12个细长的屏幕前方,分别停放着一辆单车。当参观人员脚蹬单车,屏幕上的人物吹起口哨,头顶升起螺旋桨,意味着旅程的开始,加拿大著名的景色和建筑物都会出现在屏幕上,当单车减速或加速时,图像色彩和音响也会随之变化。再转弯进入大厅,就可进入一个影院,影院上方是一幅150度弧形屏幕,这是一部名为《印象》的电影,全景图像展示加拿大四季之旅。



在园区里,到处都是低碳生活的生动展现,有着“21世纪绿色光源”之称的半导体照明,被集中使用于园区景观灯和城市最佳区域;实现“零排放”的新型氢能源车、超级电容车,穿梭在各个场馆。供人们喝水的小喷头,供人们大小便的厕所,供人们就餐的饭店,供人们休息的椅子都赋予了节能和低碳的内涵……



世博会虽然闭幕了,但它的后延作用才启动。我在想,我们中国人最善于学习和引进消化,世博会将一个凝聚着各个国家与民族的智慧和精华送到了我们家门口,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好好地回顾和总结那不平凡的184天,从中吸取世界科技发展最新的理念、继承和发扬世界各国最多的文明成果,以最新的姿态建设一个更具生机和活力的大上海、国强民富的中国来,这才是中国举办世博会的最终成果所在。
未经同意,请勿转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