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勿以己好恶施于人

(2010-08-08 18:21:39)
标签:

以己好恶施于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弟子规

品德教育

文化

分类: 01漫话评说

勿以己好恶施于人

 

同事小王跟我讲了她亲历的一件事:上周一天晚上,她与几位同学聚会,由一位G男同学作东,要小王邀请她的一位女友(不是同学)同行。小王说了,她曾经领教过这位男同学比较“磨几”,她的生活钟是早睡,且她的女友家住郊区,自己开车不安全。鉴于以上二个原因,必须在晚九点前离席,当时那位G同学一口答应。老同学多时不见,更有各自朋友相伴,宴席上大家谈笑风生,酒过三巡、四巡,时间到九点,小王提出要带女友离席,G同学带着酒意喋喋不休不肯放行,更难为的是他与另一位K男同学开始唱卡拉OK,小小包间里音响大开,这二位哥们歌喉欠佳,却自我感觉良好,拉开嗓门反来复去唱几首“拿手”名曲,实在是将歌声变成了噪音,让小王坐立不安、哭笑不得。眼看挂钟指针指向十点,小王再请求离席,那位G同学还是不允,坚持要到12点。在自己好友面前,小王觉得很没面子。百般无奈下,她的无名火胸中起,一摔手中酒杯,拉着女友“夺门”而走……第二天她也有点后悔,毕竟是同学一场,且双方都有朋友在场,怎能闹个不欢而散?然而,事情已经发生,问我怎样看待此事?

 

听罢,我毫不隐讳自己的观点:“你的G同学说话不算数,完全是以己之好恶施于人”。在我们生活圈里,也时而会遇到过类似人物,其人人品并不坏,就是缺乏礼数,往往自己尚未觉察,却常令他人产生反感。在酒桌上,往往多见这种人,仗着自己有些酒量,三两小酒下肚,就丑态百出,马拉松式劝酒,喋喋不休式唠叨,自我陶醉式唱歌,实际上损害了他人的喜好和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景也很多:公交车上用手机大声聊天,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和抽烟,商场剧院里不穿戴整齐入场,饭店里吃相不雅大声喧哗,工作中听不得别人有反面意见,游乐中常以自己观点规范别人……孔子在论语《论语·颜渊》中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句在特定情况下成立,在人与人交往中,“已所欲”,有时候同样应该“勿施于人”。在网上看到一段博文,说是在加拿大公园里遛狗的人,几乎都随身携带一个塑料袋,自觉地把狗的排泄物收集起来,以保持公园整洁。而前二天在本市一条马路上看到一位妇女遛狗,随意让狗贴在一辆停泊道边的轿车车轮上尿尿,那位妇女看着这情景还在偷着乐。所以,人是否以己好恶施于人,关键在于人的素质,而好素质并非一天就可具备,需要从小逐渐养成的。咱中华拥有几千年优良的教育文化,古代贤者总结了许多做人道理,并留下不少育童成才、脍炙人口的经书。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本蒙学经典,对培养孩子早期的习惯和品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将其视为禁书,我辈人小时候都读得很少,象“弟子规”文本从未读过。几十年里,没有听到哪所小学校将其列入教学科目之中。2008年在网上曾读到一条信息,说是长沙岳南路小学号召全校学生学读《弟子规》,该校认为该古文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面很好的教材,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当时看了有一种“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感觉,很鼓舞人。这些年里不少学校也开办类似教育,而且不少宣传媒体也参与渲染,连央视10频道也开设了《弟子规》讲座,我也趁机收看补课。那天正巧讲到“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章节,这12个字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当你用言语或某事要加诸于别人,你先要问一问自己,对方是不是愿意接受你的批评?如想到他如果是你自己,你肯定会难过,就应该赶快停止。”我当时就想,这些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如果能深入国人之心,融入国人之髓,就不会(或很少)出现“以己好恶施于人”的事情了。


然而,我认为“勿以己好恶施于人”在家庭中未必讲得通,这是因为在孩子未成人的阶段,是需要父母为其灌输“好恶”的思想和行为,“好恶”体现“喜爱和不喜爱”,其本身并无善和恶,但一旦父母的“好恶”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子女,那就会使其子女受益;反之,就要出问题。而“好恶”的选择正确与否取决於父母自身成长的经历和品质高低。如一家庭父亲爱好书法,严格要求其子女从小练习书法,看似有点“施于人”强迫,却造就其子女一生受用。而读另一条新闻,说是一家外公外婆爱好麻将,其小外甥就被“施于”麻将环境熏陶,三四岁就会看牌和叫牌,全家人视其为“麻将神童”。二者相比,长辈的喜好无形中施于下一辈,其产生的影响作用是绝对不一样的。此时想起那位G同学,以他现有“将己好恶施于人”的品质,如果不加以自我修养,恐怕是不会培养出“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好孩子来的。


(完)

未经同意,请勿转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