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之替庄子难惠施

分类: 鹰之论语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鹰之解惑
其实庄子在这篇小文中并未说服惠子,甚至处于劣势一方,庄子的观点是:个人的生活体验是可以作为真理的,而惠子则认为不可,于是二人展开了辩论,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庄子以一句狡辩搪塞不了了之。那么,究竟二人的观点究竟谁的更正确?毫无疑问,庄子的论点是正确的,人虽然跟自然界的普通动物不同宗,但经过与它们长时间的相处与互动,人是可以相对了解并掌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喜怒哀乐的。比如,被人类驯化的家畜、家禽,马戏团与人类互动的各种凶猛动物等等,若人类一点也不知道它们的习性与好恶,可能饲养的家禽、家畜早跑光了,马戏团的猛兽早把驯兽师吃掉了。但即便理在庄子这边,要说服惠子,也是需要技巧的,可能仅仅技巧还不够,还需要令人信服的证据,仅仅靠诡辩对付惠子这种级别的对手根本行不通。
那么,针对惠子“子非鱼,便不知鱼”的观点,庄子如何说服惠子?其实,也有一个最简单直接的办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自然会令惠子哑口无言,下面我们就演绎下:
惠施: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施: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请问阁下是怎么来到濠水桥这个地方的?
惠施:我是乘坐马车来的。(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出门自是车马伺候。)
庄子:请问,你的马、车知道濠水桥这个地方吗?
惠施:不知道,但我可以指挥它们。
庄子:你又不是马,如何能告诉它你要来找庄子?马又不是你,它怎么听得懂你的呓语是要来濠水桥?
惠施:这......
庄子:既然你能告诉你的马要来找庄子,你的马便载着你找到了我,那濠水桥下的鱼自然也能告诉我它们的快乐,所以,你虽不是我,当然也知我知道鱼的快乐啊。
惠施:唉,你赢了,到应天书院旁边的拉面馆,我请客,咱哥俩喝二两。
后一篇:《水族箱中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