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鹰之替庄子难惠施,替苏东坡点化佛樱

(2022-08-14 13:10:51)
标签:

鹰之

文学批评

分类: 鹰之论语
鹰之替庄子难惠施,替苏东坡点化佛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鹰之解惑

其实庄子在这篇小文中并未说服惠子,甚至处于劣势一方,庄子的观点是:个人的生活体验是可以作为真理的,而惠子则认为不可,于是二人展开了辩论,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庄子以一句狡辩搪塞不了了之。那么,究竟二人的观点究竟谁的更正确?毫无疑问,庄子的论点是正确的,人虽然跟自然界的普通动物不同宗,但经过与它们长时间的相处与互动,人是可以相对了解并掌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喜怒哀乐的。比如,被人类驯化的家畜、家禽,马戏团与人类互动的各种凶猛动物等等,若人类一点也不知道它们的习性与好恶,可能饲养的家禽、家畜早跑光了,马戏团的猛兽早把驯兽师吃掉了。但即便理在庄子这边,要说服惠子,也是需要技巧的,可能仅仅技巧还不够,还需要令人信服的证据,仅仅靠诡辩对付惠子这种级别的对手根本行不通。

那么,针对惠子“子非鱼,便不知鱼”的观点,庄子如何说服惠子?其实,也有一个最简单直接的办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自然会令惠子哑口无言,下面我们就演绎下:

惠施: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施: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请问阁下是怎么来到濠水桥这个地方的?
惠施:我是乘坐马车来的。(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出门自是车马伺候。)
庄子:请问,你的马、车知道濠水桥这个地方吗?
惠施:不知道,但我可以指挥它们。
庄子:你又不是马,如何能告诉它你要来找庄子?马又不是你,它怎么听得懂你的呓语是要来濠水桥?
惠施:这......
庄子:既然你能告诉你的马要来找庄子,你的马便载着你找到了我,那濠水桥下的鱼自然也能告诉我它们的快乐,所以,你虽不是我,当然也知我知道鱼的快乐啊。
惠施:唉,你赢了,到应天书院旁边的拉面馆,我请客,咱哥俩喝二两。

替苏东坡点化佛印

据说,某日苏东坡与佛印相约一同闭目参禅,完毕,苏东坡率先睁眼,见佛印依旧闭目打坐稳如泰山,忍不住出口赞道,一坨多么庄严的牛粪,待佛印睁开眼睛,苏东坡便问道,你看我闭目打坐的样子像什么?佛印说,你像一尊佛,苏东坡笑而不答。这件事后来被苏小妹知道了,便对苏东坡说,“大哥,其实你输了,就你这悟性还是别参禅了。修禅之人,讲究明心见性,你心里有什么,眼中就能看到什么。佛印说你像一尊佛,说明他心里有佛,而你却认为他像一坨牛粪,你与佛印的差距非常大,还是好好反省一下吧。”

鹰之解惑:

很明显,这个传说是民间的文盲瞎编的,真实的故事背景是,苏东坡担任翰林学士期间,因为既能言善辩又学富五车,经常被皇帝指派接待外国使团,凭苏东坡活泼风趣的性格,也总是屡屡把事情办得很漂亮。某一次,他曾看到印度使者只身一人即可把一尊金光闪闪的大佛搬来搬去,而且毫不费力,他感到很奇怪,便问道,那么多大一尊佛,使者如何一人即可搬动?使者笑了,我们的佛像历来是用牛粪做的,分量特别轻。苏东坡大惊失色,问使者道,用牛粪制作佛之金身岂非大不敬?而且再用来作为邦交礼品,岂不有失庄重?而我尚不知情,岂不犯了欺君之罪?使者笑了,佛门向来崇尚“吾不入地狱,谁人入”,将自己身体视作牛粪,为众生祈福,岂不正合此意?而且,牛粪制作佛像,价格低廉,普通百姓人人都买得起,这不正好达到了佛要普度众生的初衷?苏东坡悬着的心这才放下。又问使者说,那用牛粪制作佛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何典故?使者告诉他,佛某次在远行途中看到一处山岭开满蓝莲花,犹如一片蓝色海洋,甚感诧异,此处荒野僻岭人迹罕至,自是无人浇水施肥,蓝莲花如何开得如此茂盛?等到一骑牛牧童赶着一群牛走过,才恍然大悟,是源源不断的牛粪为蓝莲花提供了丰厚滋养,才让它们开得如此娇艳。自此之后,蓝莲花便成了佛的座下蒲团,而牛粪便成了塑造佛身的原材料(直到今天,印度人还在延续着牛粪塑佛的传统。)。

苏东坡见佛印心无旁骛地闭目打坐时,是情不自禁想到了这个故事,是赞扬佛印了悟了佛的真谛,但见到佛印说出自己是一尊佛时,却后悔了,原来佛印并不知道这个典故。他想说破,又怕因此刺伤了佛印的自尊心,只好一笑了之。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并问她如何在不令佛印伤自尊的情况下明白这件事,苏小妹想了想告诉他,还是送他一尊印度佛吧,当他发现佛的金身系牛粪所塑时,自然开悟又精进一层。于是,苏东坡经皇帝和印度使者允许,给佛印送去了一尊大佛,并叩请皇帝封佛印为金山寺主持。

只可惜,苏东坡厚道的沉默,反被世人误解,世人只知道苏东坡赠佛,不知道是对佛印的点化,反而以为东坡自知理亏,这件事如温泽市政府大厅中的五根大柱子一样(五根柱子只有一根着力,其余四根是当地政客们的画蛇添足。),成了嘲笑世人的一面哈哈镜。


《先驱》/鹰之
 
最骄傲的一生
莫过成为一个骗子:
在所有时间与地点
骗过了所有人
 
然后,他死了
时间追上了他,他们发现
掉落在地的一件隐身衣
他们中的一个,会捡起来穿上它
继续赶路
 
温泽市政大厅的五根大柱子
像一只手托着一个秘密
300年,打死也不说
骗子的痛苦,有时林肯也不懂

所以啊,佛印的崇拜者们不要以此再嘲弄苏东坡了,很可能你嘲弄的是自己,实在不知道就去印度请一尊牛粪佛像吧,据说现在才一美分一个。东坡的沉默是一种厚道,而非无知,其实东坡对儒、道、佛的领悟力,本就文人中千古一人,一个普通百姓都能明白的道理,堂堂一代文豪的苏东坡会不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