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元王元儿
王元王元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667
  • 关注人气:16,6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三坡暴雨山洪亲历反思纪

(2012-07-24 22:29:09)
标签:

野三坡

拒马河

c6

大自然

博客blog

杂谈

分类: 只有在BLOG之一直电笔写天下

被雨水拷问的文明

 

    历史的年轮无时不刻地向前滚动,人类诞生已经两三百万年了,学会钻木取火、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也已逾百万年。随着科学昌明,人类文明在近现代犹如加足马力的蒸汽机高速飞驰,现如今已诗人笔下“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都已变为现实。上天入地下海,似乎没有什么能成为人类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高度文明给我们日渐膨胀的信心,但在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面前,似乎无比强大的文明却会露出脆弱的阿喀琉斯之踵。几乎没有人事先会想到,一场从天而降的大雨,竟能使我们的首都成为一片泽国,夺去至少37条鲜活的生命(当然只是官方数字);也难有人想到,在距离北京仅一百多公里的5A级旅游胜地野三坡,大雨让其变为与外界彻底失去联系的“孤岛”,停水,停电,停手机和固话网络,停互联网,停水路、陆路、铁路交通,没有燃油补给……一夜之间,这里的人们仿佛从现代文明穿越回到了“原始社会”。
    人们已经习惯了在现代文明襁褓里的安全感和舒适性,当有朝一日这一切被轻易打破时才发现:原来以为固若金汤的家园、先进强大的科技,在变脸的大自然面前,可以在一瞬间变得脆弱不堪。
    现代文明让我们羽翼渐丰,在一些人的眼里,大自然被做为“征服的对象”而存在,无视大自然的无声的呐喊。以百万年为单位积累起的人类文明固然丰硕,但与亘古而来、不动声色的大自然相比,仍然是沧海一粟。无论人类文明如何发达,如果失去了大自然的庇护,都注定是单薄脆弱的。学会倾听大自然的语言,进行深入的交互、对话,并修正人类文明和生活方式,与之和谐相处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次暴雨,虽然是半个世纪不遇的、属于“天灾”,但从“人”的角度也有应该反思的地方。
    这次降雨,气象部门虽然做出了预报,但并没有发出足以引起市民警惕的预警信号。虽然北京气象局副局长称短时间内短信无法覆盖全区,但移动、联通、电信这些手机运营商纷纷出来否认这一说法,称从技术角度并无问题,并且此前已经有过操作先例。由于城市排水设计的先天不足,遇到特大降雨难以避免出现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事先防范,做好充分准备和周密布署,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灾情。但不知是没有准确预报降雨量以及降雨量对于行洪的威胁,救援工作就显得滞后被动,错过了最佳时机。同样,当野三坡由泉水汇聚而成风光如画的拒马河,一夜间变波涛汹涌声势骇人泥沙俱下的“黄河”时,很多单位和个人措手不及,造成了令人痛心的人员伤亡和。如果预警措施更及时到位,这些伤亡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面对水、电、通讯、网络、交通全面中断,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规划选址或有先天不足的地方,这些都值得反思。
    天灾之中往往有人祸,就像作为首都,居然出现了一处只有上面的窨井盖子作样子,下面却没有挖排水沟的“坑爹工程”。我们善于创造“抗难救灾”的奇迹,但更重要的是创造避免悲剧发生的前置机制。
    一场大雨拷问了我们的首都以及周边的5A级景区,骄傲的人类文明,被大自然以这种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拷问。大自然既亘古不变又瞬息万变,人类文明靠一定程度的所谓“征服自然”获取的骄傲是浅薄无知的,真正学着尊重自然、发现自然、懂得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相处得更加和谐美好也许才是人类文明的终极之路。

 

野三坡暴雨山洪亲历反思纪

↑ 印象野三坡,老谋子高铁之前的作品,7月20日晚的现场游客逾三千人

野三坡暴雨山洪亲历反思纪
↑7月21日,暴雨中的野三坡,当晚至22日凌晨暴发山洪
野三坡暴雨山洪亲历反思纪
↑ 7月22日,暴雨山洪过后的云卷云舒
野三坡暴雨山洪亲历反思纪
↑河岸边倒伏的庄稼
野三坡暴雨山洪亲历反思纪
↑这是河边一家采摘园的桃树被连根拔起
野三坡暴雨山洪亲历反思纪
↑从上游的养殖园冲出的中华鲟被村民“不劳而获”地捡拾
野三坡暴雨山洪亲历反思纪
↑被河水掏空的路基
野三坡暴雨山洪亲历反思纪
↑路基严重损坏,无法通车
野三坡暴雨山洪亲历反思纪
↑平时温柔清澈的拒马河变身汹涌的“黄河”
野三坡暴雨山洪亲历反思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