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观点
■手机导航价值链进一步完善,产业成熟度快速提升
■手机导航市场潜在规模巨大,市场将放量增长,增速迅猛
■带GPS功能的手机终端种类逐渐丰富,终端瓶颈问题将得到缓解
2006年,中国手机用户达到4.49亿,移动用户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相比2005年的30.3%,2006年移动的渗透率已经超过43%(如果加上中国PHS用户
)。作为综合移动终端、自动语音识别
、cell-ID、DMB、GPS、CMMB、ITS等技术的综合型业务,诺盛电信咨询分析师王晓莉认为:未来整个手机导航市场将会呈现出几大特点:
一、手机导航价值链进一步完善,产业成熟度快速提升
中国运营商目前开展的GPS服务是按照包月制来收取费用,并按一定比例与内容提供商进行分成。业务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网络流量费归移动运营商所有,信息服务费则由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按一定比例利益分成,例如中国联通(China
Unicom)与协进科技(PDAger)的“定位之星”业务就按“二八分成”。
POI的电话簿一般由服务提供商自己采集,但按照用户使用的终端不同,有部分用户能得到POI电话簿;比如多普达P3300,内置Modem,
GPS定位系统,WWW浏览器, USSD功能,IMPS功能, SyncML功能, SiRF STAR III
GPS
芯片,内置灵图《天行者5.0多普达专业版》拥有全国337个城市的网络地图,300多万个POI信息,导航系统还有非常人性化的语音提示功能,自动发出超速提示。
图1. 中国手机导航业务模式
Source: Norson, 2006
二、手机导航市场潜在规模巨大,市场将放量增长,增速迅猛
2004年中国无线导航市场起步,2005年市场规模为2520万元,诺盛电信咨询预计2008年无线导航市场将达9120万元。
图表2.
无线导航市场规模(2004-2008)
Source: Norson, 2006
手机导航规模之所以放大,主要得力于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无线互联网服务销售比重在逐年提高,呈迅速增长态势,无线导航用户主要是中国移动(China
Mobile)和中国联通(China
Unicom)2家运营商的手机用户组成。2005年无线导航用户规模为210万人,预计2006年将达到350万人,随着奥运会及3G牌照的发放,2008年用户可达760万人;
二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服务的ARPU值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
三是支持GPS的终端普及率快速提升;中国支持蓝牙功能的手机目前比例大概不到10%,未来这一比例将会快速上升,2006年蓝牙手机销售在780万部左右,主要集中在年轻时尚人群和高端商务人群。预计2010年,蓝牙将成为一种手机的主流配置为用户所接受,市场普及率40%左右。另外中国PDA手机内置GPS的比重不到10%,未来这一比重将得到极大的提升,预计在2008年能达到30%左右。
三、带GPS功能的手机终端种类逐渐丰富,终端瓶颈问题将得到缓解
中国市场的支持GPS功能的厂商有三种:一类是传统的大厂商(NOKIA/MOTO/LG等);第二类是由PC转型的手机厂商(华硕、联想、神达);还有一类是家电厂商(国虹、新科等)。2005年国内GPS销量为5万套,增长91.3%;2006年的统计数据尚未发布,不低于10万套,增幅不低于100%。GPS手机还有宇达电通、三星等厂商,诺基亚S60系列手机可通过外置无线GPS导航模块LD-1W及安装GPS软件来实现GPS功能,其他智能手机也可以通过外接GPS接收器实现GPS功能。主流终端还有神达惠普
iPAQ
HW6515、6965、6828、多普达P800。诺基亚品牌的智能手机价位从2000—6500不等;惠普rw6828手机4500元左右;多普达GPS手机P800价位7480元,都较贵。
图表3.
中国手机导航市场主流终端
Source: Norson, 2006
综上所述,手机导航将是未来具备一定杀手级应用的业务,其增长潜力巨大,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手机终端的普及和用户认知度的不断提高,手机导航市场的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