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手机电视咸鱼翻生的DAB
广电总局前些日子发了个通知,推行《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其实这里的地面数字音频广播就是DAB,是一个欧洲的广播标准。
业内人都知道,数字音频广播在90年代末炒作过一番,虽然号称音质等同于CD,但由于成本太高,当时是在数千美元数量级,就算是有天使在盒子里面唱歌,也没有人理会。先在广东佛山作试验,折腾了一阵子后,不了了之,后来近乎销声匿迹。
虽然DAB这东西虽然在收音机功能上没有价格竞争力,但是技术成熟,适应于移动接收,通过欧洲的几年推广,价格也有下降,但终归缺乏综合优势,广播者实在是感到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DAB这玩意儿已经成了死鱼一条,这次卷土重来,就大有深意。
不能不说到韩国人的进取精神,他们在DAB的基础上拼拼凑凑,安上了一个数据传输协议,从而使DAB可以传输多媒体信息,编出一个名字叫“数字多媒体广播(DMB)”,借助韩国的民用电子生产能力很快地拿出了手持产品,接着就开始拓展。到了这时,原来的DAB已经变了味道,成了袖珍电视机和信息应用产品,除了电视外,还可以传输信息,如新闻、交通(与GPS连接)等,全然没有再考虑原本的收音机功能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市场。首先拖下水的是上海和广东,当即选择了韩国的T-DMB作为手机电视核心技术平台,三星、LG等韩国公司立即跟进,提供手机电视产品。
上海为此专门成立了手机电视公司,这回的世界杯又以250万美元的重金,收买了每场4分钟的精彩集锦,力推DMB手机电视。广东虽然是DAB的先锋,但是此次风头就远远落在上海之后,到现在还是只打雷,不下雨。
DAB在多媒体的帮助之下咸鱼翻身,只是原来的音频已经无影无踪,所有的人关心的和热炒的都是图像、视频、信息,看来广电总局的这个标准真正落实到声音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北京电台就在做DAB推广,但是实施的重点大家都是心照不宣。手机电视时代快来了,DMB成了当今的热门,不过好像是便宜了韩国人,谁叫咱们没有产品和技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