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IP业务难有作为
五一之前看到汪兄一篇博文,谈到参加了cctv.com整合改版会的感受。感觉上cctv始终没有一个有效的IP业务,此次整合动静不小,又抓到了全业务执照,值得关注。
手中持有一张IPTV执照,这恐怕是电信部门朝思暮想的事情,即使对于广电系统,也是可望不可即的难事。央视作为资源大户又是业内老大,可称得上是媒体大鳄,但一直没能在IP领域有所作为,现在终于收到了第二张执照,看上去似乎万事俱备,连东风都不欠了,然而事情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
央视原来的IP业务分为几块,一块是cctv.com网站,即央视国际,主体上是配合电视节目,以宣传为主;另一块是网络电视,以合作方式销售节目,虽然做了两年,还说不上什么成果;还有就是央视公众咨询,在手机短信方面做得风生水起,WAP和手机电视方面听说也做了一些,就是捞钱的手段狠了点,恶名在外。现在前二者合一,倒是没有错,可以节省一些资源、裁减一些冗员。但是说到cctv.com的宏伟蓝图,依然存在许多困难。
首先是所谓的“海量信息”。众所周知信息类中的主体是新闻,而央视的新闻主要是电视新闻,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均很少。虽然央视垄断了中央级的事件视频采访报道,然而央视却没有地方分支,全靠地方电视台提供地方新闻,显然,央视并不具备提供独家地方新闻的能力。同时,所谓中央政府的“会议新闻”和“领导新闻”比起来地方的社会新闻和事件新闻(灾难、突发等)而言,其可看度显然不是一个数量等级。
央视国际网络自采新闻的能力基本等于零,即使依赖其母体cctv,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比起新华社之类的大媒体来,依然相差甚远。如果继续靠扒报纸、扒网站,拼凑出一个没有自己内容的“海量信息”,是完全不可能实现内容优势。
一个可供炒作的热点是主持人和节目的blog,这种资源具有一定优势,但是blog这种流行属性明显的网络作品,其关注度难以持久;并且非职业写手仅仅靠热情恐怕难以为继,何况主持人都有无数自己的事情要做,维持一个日日更新(至少是隔日更新)的blog可能性不大,间隔时间太长又降低了吸引力,要时时出新成本也是不低。
宽带视频的盈利能力亦不很可靠。上海文广在世界杯赛事的网络发布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但是现有的盈利模式是以B2B形式出售内容,并非由上海文广直接运作到用户,其实观众看的已经与上海文广没有关系了。应该注意到这与传统电视的广告和内容销售盈利模式基本上是相同的,只不过转移到了互联网上。Cctv.com重演这一幕不是不行,但是这种方式并非凸现网站本身,而是内容的购买者。
另外,网上的消息称cctv.com已经不准备利用现有已经播出节目作为宽带付费销售,想要免费发放,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究竟还想不想赚钱了?想了半天也只有几种方式:一种方法就是卖广告,免费收看但是搭配广告,类似传统电视的做法;另一种方式就是直接批发内容,这显然是一个简单的方法;再有一种方式就是专门为IPTV做节目,这在成本上又难以承受。所以究竟有什么免费高招还有待观望。
另一个噱头是视频搜索,据说使用了Autonomy的virage视频搜索引擎,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用处,真正要用视频搜索的不是观众,而是创作和研究人员,在网站上使用显然费劲不讨好。绝大多数视频观看大都以新、热为主要诉求,真正埋在深处的历史片断不是大众观看的主体,更何况视频搜索究竟是什么盈利模式呢?
最后,就是cctv还是舆论阵地,不能不受到更多的约束,很难设想一个发型、衣饰都受到严管的喉舌单位能够有网络活力。前些天一位老兄发了篇博文,说到web2.0下的cctv.com表现的令人失望,连blog和podcast都无法登录,虽说是很可能现在没有全部开放所致,但是,中央媒体的条条框框可能有很大的限制,再考虑到现在的网络管理日趋严细,甚至时有网络实名制的舆论试探,恐怕是前景亦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