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澳洲梦 |
1990年10月,那是我刚到澳洲的第三个年头。我在LV商学院国际部担任经理。为了更好的了解国际学生的需求,我计划着筹备一个留学生座谈会。座谈会当天上午,一个叫Richard的学生来办公室找我,“金先生,我想请您帮一个忙!”
“你想参加座谈会对吗?”
“不是的。”
“那是不是打工的问题?”
“不是的。我已经找到一份兼职工作了,在一家中餐厅洗盘子。但是,我想有个商机提供给您,您应该会感兴趣的。”
“商机?”
“是的。您可以考虑开一家中医诊所,一定会很有前景的。我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到时成功时,您会请我担任医师。”
“我对中医不熟……”
“没关系,我可以写个可行性计划书给你,你看后再作决定好吗?”
原来,Richard是一名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的学生,来自河北石家庄。他在国内做了五年的中医师,出国前还被升任为主治中医师。
这让我随即想到在澳洲的留学生中,其实有不少优秀的中医师。但是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放弃自身的专业,在一些餐馆或工厂辛苦打工。所以,在澳洲开办中医诊所应是有很好的人力资源库存。有了这个想法,我答应Richard,给我时间考虑一下。随后的几个星期,我开始考察整个市场。
当时,澳洲有一些中医诊所,都开在唐人街附近,病人也主要是华人,生意也说不上很好。而且,主要生意是药房,诊所只是附属。澳洲人居住区根本没有中医诊所,他们也不信中医。澳洲对医学资格的认定是异常严格的,不要说中医,就是西医,如果来自非英联邦国家的医科,想在澳洲行医,也必须通过澳洲医学资格委员会的考试。同时,一位在墨尔本生活了20多年的华裔老教授也奉劝我,不要开中医诊所,要开就在唐人街或中国人聚集区开 ,起码能保障基本的客户。我想了好几天,我想澳洲人现在不看中医,但习惯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这才是真正的市场潜力。我决定在澳洲人居住区开一家中医诊所。我要把中医引进澳洲,培养澳洲人去看中医。我坚信自己的“边缘价值观”。
上世纪80年代末,全世界都有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倾向。不仅是中药、藏药,像斐济等地都开始从土生土长的植物中提炼药物。西药尽管药效快,但是相对中药来说,副作用大,比如头痛的药,有可能对胃功能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中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项目,它的使用价值经过了数千年的考验,所以,能否被西方社会所接受完全取决于如何推广。再加上近年来,上千计的大量优秀的中医人才来到澳洲,这三点坚定了我的信心。尽管作为门外汉,我决定全力以赴。我不信中医治好了数亿的中国人,就不能帮到1000多万澳洲人。
随后的几个月里,我开始了全新的市场开发计划,印刷了4页纸的小册子详细介绍中医,标题就取名为:Do you believe in Chinese Medicine? (你相信中医吗?); 并用成功的病例来使大家信服。我们用针灸在6个月内治好了一个偏瘫20年的澳洲人。花粉症是澳洲的常见病,我们的中医师也调出了有效的配方。
我们诊所为一对白人夫妇治疗不孕症获得很大成效,他们在报纸上给我们写了感谢信。慢慢的诊所拥有越来越多好的口碑,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在后来的两、三年里,诊所共为80多对澳洲夫妇治好了不孕症。在澳洲,大概有六分之一的澳洲人都面临着不孕不育的问题。所以澳洲跟美国一样,率先研制成功试管婴儿。诊所在这方面的突破,引起很多澳洲媒体的关注。澳洲有名的电视台——7频道更是在黄金时间-6点档新闻节目之后,对我们的中医诊所做了15分钟的特别报道。全世界著名的四大不孕症专家之一、澳洲Monash大学医学系教授都忍不住表示:“中医还是可以治好有些病症的。” 澳洲的很多报纸、电台、电视台也对我进行了采访。中医已经成为澳洲的热点话题。有了成功的经验,我立即着手筹办第二家诊所。3年中,我一共开了6家中医诊所,有几十名中医师。 我的计划是,在3-5年内,让中医诊所在澳洲的土地上遍地开花!……
而中医师的专业水平相对于70、80年代来说,更是完全不同。早期时,多为以经验为主的老中医坐诊,现在随着留学生队伍的壮大,上千的中医师都是国内正规中医学院毕业的“科班”医生。
墨尔本的两所著名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和维多利亚大学都设置了中药医学系,被纳入正规大学学科。很多澳洲本地学生都成为中医学科的学生。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学中医的澳洲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中医文化,她在课余参加了中文学校,学习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