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网友互动 |
(图片来源:Canali,G(2005),URL:www.trekearth.com)
其实,回想起来,澳洲的华文媒体崛起也只是近20年的事。1987年,我刚到澳洲时,华文媒体只有寥寥两家——悉尼的《澳洲新报》以及香港的老字号《星岛日报》澳洲版。
1991年我创办《新移民》杂志时,希望利用传媒优势,让澳洲政府及主流社会了解中国留学生的苦处,也了解中国留学生的价值。杂志是在4月创刊的,综合性月刊,16开,48页,主要是报道及讨论留学生所关心的一些事,当然也开辟有中国报道及文学版面。编辑队伍全部来自留学生群体。因为当时陆续来澳洲的留学生在几年间达到10万人之多,而许多人都迫切需要解决身份问题,找工作,创业,商务纠纷,等等问题都需要解决。他们需要有这方面充足的信息传递给他们,也急需澳州的主流社会能听到他们的呐喊心声。当时《新移民》杂志受到留学生们的广泛欢迎。
当时,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晚上10点半,我们编辑部接到一个姓刘的中国留学生从非法移民拘留中心打来的电话,说他在里面已经关了一个星期了,因为英语不好,没法请律师,也无法获得保释,请我们帮忙。他从另外一个关在一起的中国学生处找到一本《新移民》的杂志,于是打电话到编辑部。编辑部主任立即打了我的手机,当时我在家里附近的海边上跑步,立即赶回家中,给一个澳洲的大律师挂了电话,请他出面保释刘。他答应了,但律师费谁付?我告诉他刘支付,若有问题,我解决。我自己曾经被送到过拘留所,知道那种恐惧心理。因此,我们杂志社出面帮他请了律师,把他从拘留所里解救出来。
90年代后,办报、电台、电视各种形式的媒体更是破土而出,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也为今天媒体情况定下基本格局。澳洲华文报纸基本分为日报与周报两种。在悉尼,现有收费华文日报4家,它们是《澳洲新报》、《星岛日报》、《澳洲新快报》、《澳洲日报》;收费华文周报2家,它们是《新时代报》、《澳华时报》。在墨尔本有《澳洲日报》的姊妹报《墨尔本日报》,收费华文周报2家,它们是《大洋时报》、《华夏周报》。此外,在悉尼、墨尔本、堪培拉、布里斯班、珀斯等地有免费周报10多家,像墨尔本的《新海潮报》、《广告天下》、《大华时报》等等。澳大利亚中文广播电台有2AC澳洲华人电台、2CR澳洲中文广播电台、3CW墨尔本中文广播电台。
除了澳洲本土的华文媒体,中国各大媒体在澳大利亚也设立分支机构或记者站,这些分支机构或记者站以及每年澳中各新闻机构之间人员互访交流,也有力地促进了澳大利亚华文媒体的发展。
澳洲华文媒体历经风雨之后,也随着华人移民经济实力的提高,队伍日益壮大。而报纸在排版样式上,从传统的直排改为横排。在内容上,主要报道与华人、新移民等有关的澳洲移民动态、华人参政议政等华人社会新闻,对于澳洲的社会热点也注意报道,尤其注重新闻性、可读性;同时也刊登大量的留学生文学,诸如小说连载、报告文学、杂文随笔等。而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是华人在澳洲的话语载体。
今天,在澳洲,中文学校、中文电台、中文电视、中文报纸、中文网络、中医、中餐等等都大放异彩,不仅华人,很多老外对中国的文化都非常喜欢。记得有一次,我和公司房地产部的经理宴请维多利亚州最大房地产公司的CEO和海外发展部经理。
“你们想吃中餐还是西餐?”公司的王经理问。
“我们去吃中餐吧!我们都很喜欢!”
我们一行人到了唐人街的北京烤鸭店。
“你们对中餐可能不熟悉,这样你们提建议,我来点菜!”
“我点一个麻婆豆腐。”
“我要一个清蒸石斑。”
“鱼香肉丝。”
惊讶于他们对中餐如此了解之余,进餐时,考虑到他们都是澳洲人,我建议让服务员拿几套刀叉来。
“不用了。谢谢。”我发现他们用筷子的姿势都非常纯熟。当时确实心底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