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千里来去行[3]

(2008-10-10 06:38:01)
标签:

旅游

随笔

休闲

分类: 文化乱谭

故乡千里来去行[3]

少小离家老大归

清晨,我起得很早。这天是101日,正好也是我的生日。在家乡过这个生日真是爽快和有意义。68年前,我在这里哭着喊着落草;60年前离开家乡跟着妈妈“闯关东”去找我参加革命了的父亲;47年前,我第一次回家乡。从那时算起,我在外面过了几乎59个生日。

故乡千里来去行[3]

这个生日我是在定州城的“永和豆浆”馆里过的。

吃了早点,我们给三叔打了电话。他万分惊讶我们的到来,因为对他来说实在是太突然了,事先竟没有向他透露一点信息。他撂下电话就从家里往外跑,赶到我们站着等他的定州时代广场来接。三叔已经有82岁的高龄了,他刚出门,他的孙子便立刻给他爸爸英崎打电话。英崎是三叔的儿子,经历三十年的历练已经成为一个房地产建筑商。他立刻从工地上赶来。英崎我见过,尽管那是二十多年前了可是老远就认了出来。兄弟见面我们拥抱到了一起。听说他爹也来了,便在四周找了三圈也没有找到。他说不等了,回家。

三叔住在英崎家里。英崎在定州城里有两套住房,为了老人行走方便他买的全部都是一楼。屋里装修得中规中矩,打眼一看跟时下流行的家家户户的装修没有差别:白墙、土黄色的家俱、实木复合的浅黄色地板,彩化玻璃的门,文物柜上也摆着一些瓶瓶罐罐。电视蛮大而且是液晶的,大约64寸。当我们刚刚跟弟妹子和孩子们嘘寒问暖完毕,三叔便赶回来了。他是因为尿急上了厕所才没有看到我们。三叔长得很像我爷爷,自从跟着儿子进了城,无论从打扮上还是言谈举止上大有城里老人的做派了。我们拿出准备好的礼品奉上。这礼物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两瓶酒,一瓶是茅台,一瓶是有辽宁地方特色的老龙口;一斤人参;再就是我们家乡串门时兴的必带的两斤糖果和一盒点心了。三叔嘴上说着还送什么礼物哎一边却也咧开了嘴乐得合不上。他的儿媳妇说老爷子身体硬朗着呢,每天都出去溜弯儿,一走就是小半天几十里地,啥病也没有。三叔说:能吃能喝的,有啥病。我和姐姐及老弟都十分感慨,在爸爸他们哥四个中,有三个都是八十多岁往上数的了,就我父亲是在七十五岁上离世的。说起来,心里酸酸的。

英崎的儿子我们都没见过,他已经结婚并且也有了一个两岁的孩子了。见到我们这几个从天上掉下来的伯伯和姑姑,高兴得没法儿。他说:只听我爸说起过你们,就是没见过。在聊天中,我们都情不自禁地说起了家乡话,他们乐得合不拢嘴,说:你们还没忘家里的话啊?我说:烙印都打到血液里去了,能忘吗?我跟他们讲了一件事,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因为采风跟北京市公安局治安处的处长聊天,聊了四个小时临告别的时候,这位处长说:老肖你是河北保定地区的人,而且还是定县的。这让我大吃一惊。我说:所有的人都说我讲的是标准的普通话,你怎么听出来我是河北人而且还精确到定县这么小的范围?他笑着摇摇头没有回答我。可见我的口音里还有那么一个两个音节是无法剔除乡音的。

三叔一家执意要留我们吃饭,我们说拉着三叔回村里去会二叔时再吃。英崎拗不过我们这三个当哥哥姐姐的,只好应允,但是叮嘱我们晚饭一定要回定州来吃。

就这样,我们一路绝尘向着大鹿庄村奔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