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千里来去行[1]

(2008-10-08 08:26:10)
标签:

旅游

随笔

休闲

分类: 文化乱谭

故乡千里来去行[1]

策划始于足下

回故乡的事拖了好几年,今年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拖了,一来家乡的亲人年龄都进八了,有今天没明天的再不去看一眼就可能见不着了,二来我们兄弟姐妹的年龄也都往七奔了,民间俗话说“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宿”,我们如果现在不回去看一眼也就不会再有多少机会了。可是,回乡探亲的事儿却因为两个弟弟不是这个有事就是那个没空儿,始终无法凑齐,再加上到底何时回去才好一直争议不下,便拖到了今天。起初,老弟说春节的时候回去,热闹。我和姐姐都反对。反对的原因是我们在村子里的辈份很高,已经是太祖辈儿了,下面的侄儿辈一大帮,孙子辈一大群,重孙子辈也一大团,如果春节回去光发磕头钱就得个三万两万的,惶论礼物?这个钱出不起。那就得挑个不年不节的日子回去。可是,不年不节的两个弟弟还都在忙着事业,不像我和姐姐已经退休在家闲呆着,这凑齐了的时候可真难找。终于,今年下了狠心,有几个算几个不凑齐了。就这样定了下来国庆长假时回故乡。

我们决定开车回去,这样不挨火车上的挤。集合地点:沈阳。

929日晚上我乘火车抵达沈阳。没想到T字头的提速车发车时就已经晚点,所以让老弟在沈阳北站等了将近半个小时。老弟把我接到了位于北市街头的洪山酒店。他要是不说这里是北市,我根本认不出来了。北市曾经是沈阳相当繁华的一处市场,早在张大帅时期就已经非常的热闹。五十年代末我在沈阳上中学的时候没少到这里闲逛。老弟为我接风自是丰盛,这且按下不表,单说一下沈阳的变化。他开着车载着我顺着宽阔的马路一路飞驶。我问:这是哪条街呀?老弟说是黄河大街。这可真认不出来了。1956年我来到沈阳读中学的时候,这里还是一条泥路,两边全是菜田,没有几座楼盘。所以那时我上学的路上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到1957年这条街便修成了大马路,不过两边还是些低矮的红砖楼舍。现在,全换成了十几层以上的高楼大厦,那楼上的装饰灯也十分的漂亮,很具特色。

沈阳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我第一次过沈阳是1951年署假,我独自一个人从大连回北安。那时我在大连念小学,家在黑龙江省的北安。到假期结束父亲觉得不能再让我单独回大连,那时我毕竟才九岁呀,于是派了人送我。说是送,其实是那位叔叔到沈阳办事顺便捎我。所以,到了沈阳他便完成了“送”的任务,由着我自己再往南走。记得,他带我从沈阳南站进了城。那时沈阳还有高高的城墙和城门楼子,十分的雄伟。护城河两边全是支着床子摆摊卖货的商贩。城里的房屋自不必说全是青砖的矮舍,两三层的楼房并不多。现在的沈阳变了,变化最大的是铁西区。原来那里是沈阳的工业区,无数的烟筒一天到晚冒着滚滚的浓烟,把沈阳变成了高度污染的城市。根本没人敢穿白衬衫上街。现在你再看,没有任何人能够认得出来它是原先印象中的铁西区,现代楼盘接肩比踵,一座比一座雄伟。据老弟说沈阳现在已经被评为国家森林城了。我开玩笑说:是水泥森林吧?他说不是,是城外的树栽得够多。我说城里的树太少。不过,打眼一看,沈阳就是一个大都市,而且空气也比较新鲜,不似过去了。

在老弟的居处我们做了简单的整理,准备明天一早出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