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电影世界 |
电影在哭泣
——思想时代一去不复返
昨天,伯格曼离去了。
今天,安东尼奥尼走了。
这么突然,又像是某种寓意:电影最人文的时代已经远离这个星球,电影的思想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电影在哭泣,我们在泣不成声。
这是电影的默哀时刻。
欧洲电影还留下什么?
电影还可能有睿智的无畏?
我庆幸生在盗版的年代,庆幸随手就可触摸到这些大师的作品,庆幸收藏了盗版中的最好版本。无法忘怀那曾经的时光,独自咀嚼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白》、《蓝》、《红》,《两生花》、《十诫》,特吕弗的《安托万系列》、《祖与占》,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放大》、伯格曼的《第七封印》,《芬达与亚历山大》。那里有着最纯的童真、最美的爱情,有着最真挚、最迷离的情感,有着最直达心灵的拷问,有着最睿智的思想。那是电影最高的结晶,最重的果实。
但一切的一切,都随着大师们随风飘逝。
他们可以到天堂继续他们的梦,可以与黑泽明、费里尼继续上路。
可电影离去他们,还有深刻的思想吗?
他们使电影变成了艺术,可他们的离去却有可能使电影倒退到一百年前。
贝松已经完全好莱坞,欧洲还有那位大师守着思想的大旗?好莱坞还有谁抗衡?单一垄断的娱乐,往往是最可怕的。电影正慢慢变成一个奇巧淫技的杂耍戏,没有思想,只有娱乐;没有心灵,只有特技,回复到它诞生时的样子。
遥望已经看不到星星的天空,长叹一声,无语。